更多的城市要行动起来,以发展解决历史问题,以管理解决现实问题,以创新谋划未来发展,解路堵,舒民心。
□河南日报评论员吕志雄
洛阳疏解交通之堵与群众心中之“堵”,采取规划引领、优化完善路网、开展专项整治、增加停车位、提高公交分担率、信息技术支撑、倡导文明出行等七项重点举措,让市民出行更顺畅。(见1月2日本报报道)
堵是现代城市的通病。究其原因,有历史的因素,当初城市规划没有考虑到私家车喷涌式发展,车位的问题没有考虑到,道路设计得不够宽;路网建设不够科学,有不少断头路。也有现实的问题,道路施工肯定会影响交通。更有管理的问题,当初没有严格执法,让一些楼盘少建了停车场,多盖了房子,致使人多车多,公用道路、停车场就不够用了;一些重点路段如学校门口,交警没有跟得上,让车辆在路上“拧麻花”……不管什么原因,堵造成的损害可谓大矣!堵,影响生产效率,影响交通秩序,更影响人们的心情,其经济损失更是如天文数字,百度地图为北京的拥堵算出这么一笔账:2017年,北京市因交通拥堵额外耗费的经济成本为人均4013.31元,市民平均单程通勤距离为11公里。
治堵就是谋发展,治堵就是解民忧。当历史与现实的问题相叠加、发展的需要与民生的诉求相纠结,如何治?洛阳治堵的方法无疑是可以借鉴的,头痛固然要医头,但也要找病根,既要“症状治疗”,也要“病理治疗”,多管齐下,下大力气治住道路上的“堵”。
对历史遗留的问题,不推诿、不搪塞,用发展来补短板,建智慧停车场,解决停车占道的问题;打通断头路,让路网更密更畅通。这一点至关重要,拿笔者所居住小区来说,车多成患,停车挤占了人行道、盲道,机动车道也被占去至少一个车道,严重影响交通且埋下安全隐患,但一味贴罚单,也不能让车主把车打包背到家里去,需要增加停车场等硬件措施来解决。面对现实的问题,要以创新管理来疏解。修路也要保畅通,这条路要翻修或有地铁施工,旁边的路就加强管理,预留下一条“保通路”。交通违法行为是拥堵的一个重要原因,执法难,就要协调多部门综合执法;各路段有不同情况,需一路一策、一区一策分别对待,具体问题具体解决。突出规划引领,既针对现实问题,又着眼未来发展,密织路网,保证落实,不留“后遗症”,拓宽发展路。
麻团越搅缠越大,问题推来推去,推卸责任无益于问题的解决,反而将问题越推越大。民之所呼,政之所向。更多的城市要行动起来,以发展解决历史问题,以管理解决现实问题,以创新谋划未来发展,解路堵,舒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