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反向春运”是发展大势的真实反映

2019年01月13日15:14

来源:大河网

  一提到春节,就离不开“春运”这个话题。春节临近,“春运”这个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人类“迁徙”将再次上演。与往年不同的是,“反向春运”成为今年“春运”的鲜明特点,备受人们关注和热议。

  “反向春运”是不少在城市打拼的“80后”“90后”陪伴父母过年的“妙招”,他们将老家的父母和孩子接来自己工作的城市过年,节后再送他们返乡。这样既省钱又尽孝的“反向团圆”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据来自携程等订票网站的消息,今年“反向春运”现象凸显,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杭州、南京、天津、青岛、宁波、厦门是十大热门目的地,除夕前一周飞往这些城市的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长超过40%,“四老一小”旅客订单显著增长,机票价格有的比高铁票还便宜。

  “反向春运”体现了近年来我国交通运输条件的巨大变化,更反映了人们生活观念的变化,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映射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深层次上永不改变的,是新春佳节阖家团圆的传统文化,是其乐融融的天伦之乐。

  “春运”是我国的一种社会现象,应该会有它的“终点”。春节团圆是中华民族古往今来的传统,“春运”只是改革开放之后才逐渐出现的,有着明显的时代烙印。从长途大巴、绿皮火车到动车高铁和飞机,“春运”的方式在发生变化,同时也记录着经济社会的综合发展。然而,不管“春运”的方向如何改变,其中隐含的心酸和无奈却无可避免,但随着我国发展战略的全面展开和逐步深入,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正逐步得到改善,随着交通设施的完善和人们观念的转变,“春运”必将走向“人生的终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同时也暴露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党和国家从实际出发,及时总结经验,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提出了新时代国家战略体系,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

  就“春运”本身来看,它的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农村,而真正的主体是年轻的农村居民。城镇化战略一方面给务工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另一方面,也为他们落户城市提供了机会和条件。乡村振兴战略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了更大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他们常年在外打拼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工作经验,更重要的是思想观念和发展理念的转变。在家门口创业,既能彻底解决一家人两地分居的难题,又能得心应手地运用周边资源,更能形成发展合力,让家乡经济振兴,让农村变得更宜居,留住永久的乡愁。

  “反向春运”着实可喜,它至少表明“春运”在变化着。但更为可喜的是,有报道显示,“春运”的出行人数也在逐渐回落。作为社会发展的产物,“春运”必将随着国家战略的逐步深入而“谢幕”,直至消逝在历史长河中。(宛东黄牛)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