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敬业变脸”的社会情感

2019年01月28日07:53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杨朝清

  近日,在贵州毕节一个高速收费站内,一位女收费员被司机骂后委屈哭泣,但下一秒仍然微笑服务的视频在网上热传,被夸赞是“最敬业变脸”。记者了解到,当时收费员帮忙推走故障车辆,耽搁了几分钟,后面排队司机不了解具体情况指责她动作缓慢。(1月27日《北京青年报》)

  一个年仅19岁的女实习生,一个到收费站工作还不足两个月的“新手”,面对不明真相司机的误解和叱骂,受了委屈哭泣是这位实习收费员的正常反应;然而,这样的情绪并没有影响到她的角色扮演,下一秒的微笑服务尽管“生硬”,却体现了这位实习收费员的职业素养。不因自己的情绪问题影响工作,“最敬业变脸”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普通劳动者的价值坚守。

  在一个盛行“浅阅读”的时代里,一些司机不分青红皂白地指责实习收费员,认为她动作缓慢耽误了时间,并对她恶语相向——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让不少人都患上了“速度烦躁症”,在每件事上都在往风驰电掣的频率上走。“不耐烦”是一些人的处事态度,多等待一会就会产生情绪问题,继而爆粗口,甚至动手干仗。司机将实习收费员当成“出气筒”,就是这种不健康心态的表现。实习收费员没有针锋相对,上演“最敬业变脸”,是示范了一个解决纠纷的理性方式,多一点谅解,多一点平和,就多一些文明。

  千姿百态的社会流动,人与人不可能没有摩擦,有了摩擦,双方都应该具有“有话好好说”的技巧与耐心,不能自弹自唱地“有理就任性”甚至“无理也要胡搅蛮缠”。“最敬业变脸”被传播,表明越来越多的人,反对那些简单粗暴的处理矛盾方式,推崇文明理性的解决问题办法。这一种社会情感越来越浓烈,有助于让文明压制住戾气,推动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编辑:史海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