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禁止使用智能手机”并不“智能”

2019年02月13日20:15

来源:大河网


  (网络图片)

  七天的春节长假转瞬即逝,和其他上班族一样,笔者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然而,家中的上学族还沉浸其中,不是看电视就是玩电脑、玩手机,每每看到这一幕,笔者颇不情愿。

  据法制日报报道,随着智能手机在未成年人群体中的普及,不少学生对手机越来越依恋,这不仅对视力不好,还消耗精力,扰乱课堂秩序,智能手机的校园管理已成为中小学校普遍性难题。如何破解?海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赵志忠建议,尽快立法禁止16岁以下中小学生使用智能手机。

  必须承认,在科技、网络飞速发展,物质极大丰富的当下,生活中确实存在着一些我们还没来得及想出应对之策的问题,就比如使用手机低龄化、上网低龄化,家长为之担忧,学校为之所困。

  然而,我们真到了束手无策的地步吗?

  智能手机是科技发展在通信领域的缩影,也是时代进步的映照。有孩子爱玩手机,但这些孩子中依然有“学霸”。曾经的“网吧”,在社会共同努力下,也得以妥善管理。因此,大可不必将新问题视为洪水猛兽,更不必立法禁止。相反,还要看到这些问题背后积极的一面,比如孩子对新鲜事物的诉求,以及在探索的过程中所渐渐形成的实践精神,这种精神不仅不能扼杀,反而需要培养。比如对于比尔·盖茨,如果没有儿时对电脑的好奇,或许就没有成年之后的成就。

  智能手机作为人类智慧结晶,必须“为我所用”。到今天,智能手机已不单单是通话工具,随着4G、5G的发展,它所承担的功能越来越多,生活、工作,家庭、单位,处处离不开它。网上不是经常有人发图片调侃,好不容易聚一次会都成手机聚会了。因此,手机不论对于成年人还是未成年人,面临的问题一样,就是如何合理使用。


(网络图片)

  出差在外,想家时,隔着屏幕看着孩子聊天,再苦再累都值得。这不也是我们想要看到的一幕吗?

  时代在进步,办法也要进步,不能一遇到问题就想到“封杀”,要知道,这样的处理方式显然不够“智能”。

  当然,任何一个问题解决起来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难度,更何况这些容易令孩子沉迷的问题,解决起来的难度也就可想而知。应对使用智能手机低龄化问题,学校方面,明令禁止、突击检查、没收、屏蔽周边信号、集中销毁……媒体报道中好多学校采取了各种各样的办法,但效果并不明显,那么,“严”的办法行不通,“宽”的办法是否试过,“宽严相济”的办法又是否试过?家庭方面,家长在家是否以身作则没有被手机“御”,是否拿出足够有诚意的时间去陪孩子或学习或玩耍?社会方面,比如游戏厂家是否合理设置了游戏门槛?等等。

  我们深知解决问题的难度,但我们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拿下”智能手机。

  今晚,郑州的雪下得认真、下得够大,明天,放下手机,陪孩子打雪仗。(墨者行谦)


编辑:张馨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