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乡不必“衣锦”,有心便是赤子

2019年02月15日07:54

来源:大河报

  □本报评论员赵志疆

  您的春节是怎么过的?和家人团聚、吃喝玩乐、外出旅游?这些都很有意义,但和开封市杞县柿园乡胡楼村的7位大学生比起来还是要差一些——他们自发捐款为家乡修了一段路。其中一位大学生表示:“即使我们离家再远,根还在家乡。以后我们有工作了,会更好地服务柿园乡的老乡亲们。”(详见今日本报AⅠ·09版)

  在春节聚会中,提起村口那条烂泥路,7位在外地上学的大学生一拍即合,决心要为家乡做点什么,因为他们觉得“与其把钱花在吃饭聚会上,不如把村头那条路修一修”。既没有显赫的背景,也没有雄厚的资金,但他们还是拿出自己的零花钱以及勤工俭学的收入,作为修路资金。

  春节期间,在外求学或务工的人纷纷回到家乡,亲朋好友久未谋面,少不了要吃饭聚会。不过,这几个年轻人的聚会却令人眼前一亮,尚未走出校门的他们就已经打定主意造福乡里,这种朴素的公共精神难能可贵。更令人感到欣慰的是,这些年轻人不仅掏出了各自的零花钱,而且还拿出了课余打工的收入。即使面对修路这样的大事,这些年轻人依然不准备向父母伸手,仅此一点就足以看出,他们不仅具有宝贵的公共意识,同时也已经具备了独立生活的能力。

  在这些年轻学生的影响和感召下,三十多名村民自带工具加入修路队伍,村子里的道路很快焕然一新。这件事儿虽然不大,但还是给人留下了一些有益的启示。提起来造福家乡,不少年轻人习惯于畅谈未来的职业理想与家国情怀,全然没有想到,当下或许就可以为家乡做点什么。其实,还乡未必一定“衣锦”,只要心中装着对家乡的深厚情感,眼中自然能看到当下所能身体力行之处,点滴细微的努力,都足以为改善家乡面貌作出贡献,也足以袒露出心系故土的赤子之心。

  提起来“衣锦还乡”,很容易使人联想起已经垮掉的权健掌门人束昱辉。以全球限量版劳斯莱斯轿车和价值7000万的私人飞机为座驾,束昱辉的还乡之路可谓高调,然而,他给故乡带来了什么呢?提起这个曾经财大气粗不可一世的“大人物”,家乡的人却大多嗤之以鼻,这种鄙夷从一个细节可见一斑——束昱辉发迹后,不仅修建了深宅大院,而且翻新了门前道路,但宽阔平坦的水泥路仅止于自家院子边界,没有向前延伸哪怕一厘米。“衣锦”的束昱辉其实并不吝于“还乡”,但他一次次的高调还乡,不仅没有拉近与父老乡亲的感情,反而一再令人感到厌烦。原因很简单,束昱辉的“还乡”只为炫耀“锦衣华服”,而不是为了造福乡里。

  在外地打拼的人多数都渴望“衣锦还乡”,这种朴素的追求并没有错,不过,更应该扪心自问的是,我们为什么渴望“还乡”?真正令我们魂牵梦萦的,到底是还乡尽一份力,还是只为了展示那一身“锦衣”?如果是为了展示“锦衣”,“还乡”之行其实并没有多少意义,因为即使身体回到了故乡,灵魂依然在外游荡,心灵的故乡已经回不去了。如果是想要为家乡尽一份力,无论是否“衣锦”,故乡永远不吝于向我们敞开怀抱,任何看似微不足道的努力,都足以激起一片赤子之心的涟漪。

编辑:郭同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