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民声”有助于改善“民生”

2019年02月18日07:12

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大河报评论员赵志疆

  今年河南省两会期间,省政协委员骆金富在首次开辟的“委员通道”上呼吁“加快老楼装电梯,解决‘悬空老人’下楼难”。此事经大河报报道后,众多老人纷纷致电本报表达诉求。春节后复工伊始,骆金富踏雪进行实地调研,并表示将试水全省首部“共享电梯”。骆金富表示,共享电梯除了让业主安装电梯的时候不掏钱,电梯后续维修维护资金也无需业主承担,全由承建单位负责,“这就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资金的难题”。(详见今日本报AⅠ·03版)

  每个城市都有大量老旧小区,虽然老旧小区的规模和样式不尽相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没有电梯。与之相对应的是,老旧小区有大量的老年居民,因为腿脚不便,没有电梯成为他们最大的出行障碍,有些老人甚至成为足不出户的“悬空老人”。因此,不少地方都将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列为一项民生工程,一方面为此提供政策便利,另一方面为此提供资金支持。

  过去的一年里,大河报多次报道郑州的老旧小区加装电梯,不仅见证了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同时也得到了郑州市民的关注和支持。虽然相关部门已经简化了加装电梯的审批流程,同时也明确表示提供补贴,但老旧小区加装电梯仍然知易行难,其中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就是成本分摊。相比起加装电梯的费用,政府补贴终究是有限的,更何况,电梯在日常使用中也需要维护资金,在以往的思路中,这些钱显然是需要小区用户承担的。问题是,如何明确相应的成本分摊?

  毋庸讳言,加装电梯最大的内部阻力来自底层居民,无论于情于理,都应该免除他们的成本分摊。不过,高层居民也未必人人都愿意参与成本分摊——有些高层住户家中并没有老人,有些老人腿脚利索不愿意使用电梯,有些住户常年不在此居住……各家各户的情况千差万别,而一刀切的成本分摊很难顾及到他们的个性化需求,老旧小区加装电梯之路不免因此困难重重。

  基于这样的背景,“共享电梯”概念的提出堪称“观念革命”——小区业主不再作为电梯的主人,而只是作为使用者付费使用。此举的优势,首先在于兼顾各方需求:按使用频率付费,意味着高层居民可以自由选择出行方式,既不会出现“浪费”,也不至于特殊情况下艰于出行。毕竟,即使是年轻人,也难免有搬重物或者染病在身的时候。“共享电梯”的另一个优势在于,能够倒逼电梯公司注重维保质量。现实生活中,电梯维保是一个很容易被忽略但却非常重要的工作,集维保单位与产权单位于一身,电梯公司自然会更加注重电梯维保的频率与质量,公共安全也将因此更有保障。

  可以预见的是,扫除了成本分摊这块“绊脚石”之后,“共享电梯”必将为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提供更多经验和思路。更令人感到惊喜的是,这个“金点子”来自郑州市老科协纺织服装专业委员会老职工们写给本报的联名信。正所谓民生无小事,改善民生不仅是政府部门的职责所系,同时也寄托着普通市民的殷切希望,多聆听“民声”,对于改善“民生”大有裨益。

编辑:张馨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