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以来,中央和国家层面关于支持民营经济的政策利好频出,相关部门也纷纷推出帮扶的具体举措,各地的相关政策和举措也相继出台,民营企业再次迎来了阔步发展的春天,大家信心倍增,整理行装,斗志昂扬准备再发力。
民营经济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经济形式。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渐进发展中,民营企业不仅是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同时更是受益者。经过厚积薄发,他们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新的支撑点,成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生力军,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了越来越广泛的作用。
2018年全国工商联发布的“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名单中,任正非、柳传志、马云、李书福……一个个名字背后,是中国民营企业家始终走在改革开放前沿,从个体小规模经营到跨国大集团发展的奋斗历程,是他们爱国敬业、艰苦奋斗、创新发展、追求卓越、敢于担当、服务社会的精神体现。
近年来,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逐渐显现,一些民营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的压力加大。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环境下,如何提升民营经济的信心,挖掘它们的潜能,对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义重大。
新时代民营企业更应该发扬企业家精神,对大型民营企业来说,要立足人民,放眼全球,深刻认识经济发展的新变化、新特征和新内涵,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走创新驱动的发展之路,抢占市场变革的“风口”。只有这样,才能在参与国际竞争中提高民族自尊,增强民族自信,赢得民众支持。对中小民营企业来讲,困难不少但机遇更多,企业可根据自身优势,寻找产业链条,在创新中完成华丽转身,向上可搭乘大型民营企业的快车,向下可直接服务“三农”。
今年是脱贫攻坚工作的关键一年。借助中央一号文件和“三农”政策的春风,中小企业要创新思维模式和发展方式,携手农民,走共赢发展之路。首先,企业要有明晰的发展思路。要学深悟透国家政策,结合当地实际,直接参与到“三农”建设大潮中去,让群众能看到企业发展前景,看到盼头。其次,完善体制机制,动员群众以闲散资金、土地、技术、劳动力等形式参股入股,以解决企业发展中的资金不足问题。第三,用行动践行诚信和爱心。对中小企业来说,大多数时间都是与普通老百姓打交道,诚信就是金钱。金杯银杯不如百姓口碑,只有视人民如父母,视质量如生命,才能生产出高品质的产品,提供高质量的服务,用实际行动打造良心企业,最终才能赢得民心,在此基础上,紧扣发展脉搏,加大创新力度,才能激发企业潜能,立于不败之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保护民营经济发展”,是党中央发出的庄重承诺,充满了殷殷期待,同时也为民营企业的再出发吹响了号角。按照党和国家绘就的宏伟蓝图,民营企业是重要载体,更是强大引擎。弘扬企业家精神,做出更多的一流产品,发展一流的产业,汇集民智,凝聚民心,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老车新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