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舒彤
今年寒假,河南大学植物逆境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的师生们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享受假期,而是提前来到实验室开始了忙碌的工作。为增加粮食产量、筑牢中原粮仓,节假日不休息已成为实验室师生们的常态,他们身上的这种孜孜不倦、笃定坚守的工匠精神,值得点赞。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工匠精神”作为一个有温度的词语,赢得了人们的关注,在助力中原更加出彩的道路上是一种向导,指引我们砥砺前行。
工匠精神,要求修得匠心。匠心,是对本职工作的一丝不苟,毫不懈怠。今年99岁高龄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医生张效房老先生至今仍然在为师、为医的第一线,学生的每篇论文他都悉心批改,批注字数能赶上论文字数。著名花生育种专家张新友一头扎进花生的世界里,34年乐此不疲,科研的种子播撒在心间,化为大地沉甸甸的果实……他们安然于无闻,对工作怀有执念,在科研上“痴心”无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匠人匠心的内涵。
工匠精神,是平凡岗位上的坚守。“前一秒劈柴生火,下一秒执鞭上课……”这是“感动中国”组委会为黑虎庙小学老师张玉滚撰写的颁奖词。为了让农村的孩子走出大山,改变命运,张玉滚在一个月只拿30元补助的民办教师的岗位上一干就是17年。“吴金印式好干部”赵化录,多次放弃提拔、回城的机会,将一个各方面都很一般的乡镇“精雕细琢”成为全国重点镇。在浮躁中选择沉淀,坚守本心,静下来,坐得住,才能做得好。
工匠精神,需要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弘扬“工匠精神”,成就出彩人生,让全社会都认可“工匠精神”的价值理念,需要机制体制的完善和法律法规的跟进。唯有如此,“工匠精神”才能生根、发芽、开花和结果,为社会发展不断输入源泉和动力。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快速从制造大省迈向制造强省,提升河南创造的实力,擦亮河南品牌的招牌,需要工匠精神的支撑。工匠精神“超级燃”,在助力中原更加出彩的道路上必将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