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校长陪餐不止是“一同吃饭”

2019年03月21日11:06

来源:大河网

  日前,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卫健委共同发布《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中小学幼儿园应建立集中用餐陪餐制度,每餐均应有学校相关负责人与学生共同用餐,做好陪餐记录,有条件的中小学幼儿园还应建立家长陪餐制度;中小学幼儿园一般不得在校内设置小卖部、超市等食品经营场所。(光明网)

  《规定》的发布,受到很多网友点赞,同时也有网友提出,除了标准的制定,该如何落实和监管呢?

  校长陪餐制是基于一种倒逼机制。饭菜孩子能不能吃,首先得过了自己这一关,用个体的自我保护本能催生出责任意识,用校长“以身试餐”来引起学校负责人对校园食品安全的重视。

  不过,能否把陪餐制度落实好?公众仍存在不少疑虑。

  要实现学校负责人定时定点出现在餐桌上,要保证负责人和学生们吃的是同一种饭菜,要确保负责人缺席了可以监督,做到日日年年的陪餐,这是个不小的工程。

  陪餐制度具体如何操作,需要进一步的细化。

  陪餐不止是“一同吃饭”那么简单。陪餐是消除家长和孩子担忧的过程。校长在陪餐时,对饭菜好不好、有没有营养、价格高不高等真心去体验,多听听孩子的建议,不满意的地方要及时进行改进。同时做好陪餐记录,让陪餐成为一场别开生面的体验课。

  陪餐也是验收工作的过程。校园食品安全这一长串链条,其中各个环节如供货商、采购模式、后厨管理、监督制度……在坐到餐桌之前,可能存在隐患并不少,校长陪餐作为一个切入口,有利于重新审视整个链条,从而及时发现问题所在。

  校园食堂的监督,在技术层面上推行“明厨亮社”;在行政监管层面上,依靠学校教职人员,还有一个容忽视的力量,就是家长群体。学校应定期向家长明示食堂的相关信息,家长有权深入学校食堂,直接去后厨参观,或者参与到“陪餐制”当中,确保各环节在透明的机制下运行。让“家长陪餐”和“校长陪餐”双管齐下,孩子才能吃得更健康,更安全。(魏蔚)


编辑:张馨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