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群众的笑脸看工作实效——切实为基层减负系列谈之三

2019年03月22日07:42

来源:大河网

  考核评价一个地方和单位的工作,关键看有没有解决实际问题、群众的评价怎么样。

  □河南日报评论员丁新科

  基层处于承上启下的节点、各种矛盾的焦点和工作落实的重点。在离群众最近的地方服务群众,尽力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提高工作实效性,是基层工作的重点。中共中央办公厅近日发出《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目的在于减少不必要的工作负担,使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更好地了解群众的需求,和群众拉近感情,多方面服务群众,增加群众获得感。

  在一项工作中,基层群众有没有得到实惠,老百姓最有发言权。然而,有些地方考核不看实效,只重视迎检资料,以资料多寡、“痕迹”是否明显来定绩效、排座次,基层干部只好放弃休息时间,找资料、补台账、挖空心思编数字,加班加点熬更守夜。甚至“上午刚发通知,下午就要反馈报告”,久而久之,“不问政声问材料”,助长工作“脱实向虚”之风。据媒体报道,有些地方要求扶贫干部走访贫困户时必须录视频拍照合影,对于这种形式主义作风,群众反感,也将基层干部置于尴尬境地。《通知》明确强调,“不得简单将有没有领导批示、开会发文、台账记录、工作笔记等作为工作是否落实的标准,不得以微信工作群、政务APP上传工作场景截图或录制视频来代替对实际工作评价”,就是要扭转这种考核评价歪风。

  一位基层干部说,“群众满意了,工作才带劲”。同样,考核评价一个地方和单位的工作,关键看有没有解决实际问题、群众的评价怎么样,而不是唯台账是举、以材料论英雄。材料、报表只是了解工作的一种手段,材料与报表要看,但最主要是走出去,问问群众怎么看,听听群众怎么说。群众有发自内心的笑脸,而且笑容很灿烂,才说明工作做到位了。今年年初,开封市出台《开封市优化营商环境考评办法》,从政务公开到简政放权、从精简优化审批程序到规范涉企收费,企业可参与评议39个市直部门和9个县区政府部门服务工作。改善营商环境的效果如何,服务对象的意见显然更有说服力,开封的做法就是以结果为导向。

  为基层减负,需要科学的评价考核机制,需要增加群众满意度在基层干部考核中的分量。只有让群众和服务对象来打分,让好的制度机制建立起来,才能使业绩突出、群众评价高的基层干部脱颖而出,尽快成长。

  当下,很多地方已积极行动起来,会少了,APP减少了,微信群合并了,这是好事。但我们应保持清醒,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一抓就好转、一松就反弹,切不可掉以轻心,要防止形式主义的各类新变种。各地要以“基层减负年”为契机,务实重干,减负不减责,添劲不添乱,久久为功,努力做出让群众满意、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业绩。

编辑:史海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