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考”,我们一直在路上

2019年04月02日07:39

来源:大河网

  □胡舒彤

  1949年3月23日,毛主席率中共中央机关从西柏坡出发进京“赶考”。彼时,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怀着对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接受历史性应试。时隔70年,全国数百家媒体齐聚西柏坡参加“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大型采访启动仪式,希望用文字和镜头记录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光辉巨变。

  不同的目标,相同的思考。面对日益复杂的媒介生态环境,如何讲好70年风雨征程的变迁故事,答好这份时代赋予媒体人的答卷,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大课题。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技术迭代,传播模式颠覆,如何处理人和技术的关系?如何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我们要摒弃技术“恐惧说”“唯技术论”,以一种平和的心态看待并利用好技术,开发出更多新媒体“爆款”产品,让技术成为讲好故事、传播好声音的最佳手段。从“铅与火”到“光与电”再到“数与网”,改变的是技术和传播方式,不变的是媒体人记录历史的使命和担当。

  优质内容、思想观点是对应试最好的作答。对于媒体而言,优质内容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媒体融合时代,只有坚守调查与监督的深度、记录与见证的厚度、观察与思考的高度,才能创造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本次活动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求大家用功书写精品力作。用功就要生动践行“四力”,只有俯下身去,深入基层,深入一线,与不同领域的劳动者交朋友,挖掘生动感人的故事,才能创作出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精品力作,进而取得用新闻作品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效果。

  坚持底线思维和法治思维。在复杂的网络舆论环境中,舆论导向和价值标准不能变,媒体在内容创作、技术使用时要充分考虑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文化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等因素,加强网络内容建设,使传播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同时,要规范使用数据资源,提高防控风险的能力和水平,预防新技术使用带来的传播风险。

  战争年代,一封封电报从西柏坡发出,改变了中国,影响了世界。今天,在媒体融合发展的大时代里,媒体人再次从西柏坡出发,勠力同心、穿云劈浪,带着对信念的坚守,对精品内容的追求,用笔端、镜头、话筒,用老百姓听得懂、愿意听的语言讲述着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一个个精彩的故事。


编辑:娄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