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街道某某部门,2017年共有50笔购买办公用品的开支记录,每笔均接近5000元,经初步分析,该单位存在拆分金额规避领导审批问题,且采购次数和采购总金额明显偏高,可能存在虚假开支情形,请你街道进一步予以调查核实。”日前,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纪委监委根据“坪山区党风廉政大数据平台”数据比对分析,发现了一批账目报销的异常和有关疑点。(见4月8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报销腐败”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突出腐败现象。有的领导干部报销内容无所不包,生活几乎“零成本”。对“报销腐败”有一个最为形象的说法:发票就是一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其中,问题最大的就是“办公用品”了。有的单位,只要在发票上写上“办公用品”几个字,各种生活用品也能进入报销程序。
在信息化的今天,地方纪委监委要转变观念、创新方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把信息化与监督工作全方位融合到党风廉政大数据监督平台上,探索构建信息主导、网络体系支撑的纪检监察“智慧监督”模式。一个部门,一个单位,如果公务报销出现异常情况,数据就要“开口说话”。相关部门再顺藤摸瓜,很容易把隐藏在暗处的“报销腐败”揪出来,从严从实进行处理,这对党风廉政建设大有助益。(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