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呵护受资助者的尊严

2019年04月15日07:43

来源:大河网

  既要把扶贫措施做实做好,还要让贫困户感受到尊严,以自尊促其自强自立、脱贫致富。

  □河南日报评论员吕志雄

  很多高校开始利用信息技术,用更温暖的方式资助贫困学生。在中科大,如果学生的一卡通数据显示每月在食堂吃饭超过60顿,消费却不到240元,学校就会往卡里打入160元。郑州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也采用了类似的办法。(见4月14日人民网)

  以前,很多高校资助贫困生通常要经过这样的程序:贫困生申请,开出各种证明材料,院系评审、公示;有的学校甚至还要贫困生上台“演讲”,由同学评议。这样的方式,有同学直言,这是扒开伤疤给人看。

  清代有个叫耿守愚的读书人说:“寒士不贫贱骄人,则崖岸不立,益为人所贱矣。”贫贱骄人,大可不必,但是,从这话中也可以看到,贫困者内心柔软,他们的尊严更应维护。从报道上看,很多贫困生,放着学校免费的爱心午餐不愿去吃,学校公开的贫困生补助,商家慈善资助,都不愿意去领,更不用说上报材料,上台“演讲”,诉说自个的贫困了。这种心理就造成了很多学生是隐性贫困生,他们自尊心更强,也更受贫困煎熬。对他们不能责怪,但帮助的温暖臂膀不能不拥抱他们。

  当然,资助资源有限,如何更公平地保证有限的资源用到最需要的地方,是要考虑的现实问题。贫困是装不出来的,事实就在那里放着,实事求是,只要调查研究,摸清实情,就能做到精准资助贫困学生。传统的申请、开具证明材料等程序也是为了公平。现在有了一卡通,学生消费的大数据就是最真切的事实,加上纪检部门的监督,就能更好地保证公平,也能保证救助更有效率,最重要的是克服了传统办法的弊端,维护了贫困生的尊严、保护他们的隐私。

  由资助贫困大学生,笔者想到正在进行中的脱贫攻坚战,贫困户是不是也有贫困大学生一样的需求呢?有个驻村第一书记讲了这样一件事。村组里评低保户,大会上宣布一妇女入选。这位妇女却不愿吃“低保”。实际情况是,该妇女年轻时丧夫,三个子女有上学的,有打工的,日子过得极其艰难。但她考虑到儿子要找对象,得要脸面,死撑着硬是不当低保户。这种情况并非个案,去年5月29日《中国纪检监察报》报道,有些地区在贫困户家门口最醒目的位置挂上了“扶贫公示”“脱贫帮扶信息公示”等牌子,有的贫困户觉得在村民面前“矮人一截”“没法站到人面前”。公开是必要的工作程序,如何在公开的同时照顾到贫困户的自尊,这需要进一步细化工作。

  借鉴资助贫困大学生的办法,不仅要把扶贫措施做实做好,还要让贫困户感受到尊严,以自尊促其自强自立、脱贫致富。

编辑:史海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