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力破民生领域形式主义

2019年05月07日08:01

来源:河南日报

  □申国华

  民生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影响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指出,聚焦群众痛点难点焦点,解决教育医疗、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等方面侵害群众利益问题。据统计,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公开曝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典型案例421起,其中民生领域144起。(见5月5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医疗教育、食品药品安全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但这些领域好政策走形变样往往发生在“最后一公里”:不担当不作为不负责、乱决策乱拍板乱作为、服务态度差办事效率低等。其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才是在“最后一公里”产生“肠梗阻”的主要症结之一。比如,有的地方由于“一把手”官僚主义严重,班子成员形式主义思想作祟,导致几乎是一个人说了算,别说普通群众就是班子成员,也有的不敢说,有的根本说不上话,充其量只能是“鼓鼓掌、加加油”。权力一旦失去监督和制约,犹如脱缰的野马,轻者闲置滞留惠民资金,重者则可能直接截留克扣甚至挪用,上面满是甘泉下面却未见一点雨滴,中央的好政策成了“镜中花、水中月”。

  别让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成为打通“最后一公里”的“肠梗阻”。只有健全机制、强化监督,彻底铲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滋生蔓延的土壤,才能真正打通“最后一公里”,让党的好政策落地生根。

  聚焦“线上”发现问题。比如建立“扶贫民生领域监督系统”,完善对比模型,完善大数据采集,在发放金额、享受对象、资金拨付渠道等方面加强监督,确保民生资金落实精准到位。还可以合理利用新媒体等技术,健全政务、村务公开制度,特别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坚持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把所有群众关心的事务尽可能及时公开,以公开解疑释惑。

  紧盯“线下”深挖线索。坚持实事求是,破除“浮”的问题,选择问题易发多发和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领域,开展专项监察。坚持上级监督、同级监督、群众监督相结合,做到上级监督不缺位、同级监督不空转、群众监督不断线。信息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强化阳光操作,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做到监督全覆盖,令其权力不敢跑偏。

  严肃执纪问责,层层压实责任。督促各地方、各单位党组织切实担负专项整治工作的主体责任。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同事之间经常扯袖子、咬耳朵,红红脸、出出汗,令其权力不能跑偏。通过汇报思想、检查工作、组织谈话、调查研究等方式,持续强化上级监督这根弦,拧紧上级监督的发条,令其权力不想跑偏。

编辑:郭同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