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阅读应避免“叫好不叫座”

2019年05月13日09:06

来源:大河报

  □本报评论员赵志疆

  据《北京日报》报道,北京西城区统计局、西城区经济社会调查队日前发布北京市首份针对社区老人阅读的调查报告,结果显示,近九成老年人有意参与社区阅读。然而,调查中半数以上被访者知道居住地周边设立了社区阅读空间,且超八成被访者对政府扶持社会力量创办社区特色阅读空间持“支持”态度,但仅有不到四成的被访者表示曾去过社区阅读空间,显示出社区阅读空间对老年群体的吸引力仍有待提升。

  社区阅读因其便捷、优惠、专业的特点,已成为家庭阅读之外最适合老年群体的新模式。以此为背景,此番调查显示的结果有些令人吃惊,不少老人希望参与社区阅读,也知道社区阅读空间在哪里,但却很少光顾。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要么是因为管理差强人意,要么是因为藏书乏善可陈。一言以蔽之,只因为社区阅读空间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随着全民阅读的深入推广,读书越来越成为一种受人追捧的生活方式。在培育社区文化的过程中,社区阅读场所也越来越多。对于老年人来说,参与社区阅读不仅可以开阔眼界、增长见识,而且可以彼此沟通交流、丰富晚年生活。老年人的时间相对比较宽裕,他们因此也成为社区阅读空间的“主力军”。从这种意义上来看,如果社区阅读空间失去了对老年人的吸引力,其积极意义不免大打折扣——建设文化社区,关键不在于新增多少社区阅读场所,而在于每个阅读场所是否都能展现出活力和魅力。

  毋庸讳言,多数社区阅读场所都依附于社区物业,普遍缺乏专业性。一方面,物业人员兼职阅读场所管理员,难免会加大他们的工作量,降低服务品质;另一方面,由于缺乏专业管理,社区阅读中心难能真正以人为本——老年人是社区阅读主力军,适合他们阅读的书刊有多少?八小时之外和节假日,年轻人才有时间参与社区阅读,社区阅读场所是否还继续营业?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教授王煜宇建议广泛建立社区图书馆,大力推进全民阅读。让更多专业机构进驻社区,不失为提高社区阅读场所吸引力的有效途径。

  当然,并非所有的社区都有条件建设专业机构,广泛建立社区图书馆之外,培育合作共赢的市场机制不可或缺。现实中,社区阅读场所中的图书多为政府出资购买,如果政府购买不仅限于图书,而是将服务囊括其中,必然可以起到更加显著的效果。不难想象,如果能建立起“政府+企业+社区”的运行模式,由政府提供资金支持、企业实行专业管理、社区提供阅读场地,既可以满足社区居民的文化需求,也能使公共文化服务主体更加多元,服务机制更加完善。

  以满足社区居民的实际需要为宗旨,社区阅读场所才能避免陷入“叫好不叫座”的窘境。只有社区阅读场所真正展示出活力,“全民阅读”和“书香社会”才能得到坚实可靠的载体。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社区阅读目前存在的短板,实际上是在倒逼文化养老增速提质。

编辑:魏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