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对“水果自由”不妨持平常心

2019年05月23日14:40

来源:大河网

在一家超市的角落,记者看到一袋称好贴过价签的苹果,被丢在超市的隐蔽角落里无人付账,仔细一看,发现袋子里只有4个苹果,价格就高达22元,单价10.8元一斤。在生鲜水果柜台,许多居民在对各种水果询价后纷纷摇头,叹息鲜果价格太贵,继“吃不起车厘子”的调侃后,其他水果吃不起的声音也陆续出现了。有郑州网友调侃“水果自由”正在离自己越来越远,往年同时段2元一斤的苹果,现在涨到10元左右一斤。部分热带水果和进口水果也都借势涨价。(大河报)

那么,面对苹果、荔枝、西瓜等多个品种水果价格的上涨,除了感叹“水果自由”越来越远外,我们不妨多些平常心对待。

首先应该搞清水果的整个产销系统发生了些什么。水果价格与季节、产量、库存、运输、人力成本等密不可分。分析人士认为在众多涨价的水果中,产自北方的水果涨幅居前,主要与2018年北方遭遇大范围冻害有关,因此当前情况下相应水果库存偏低、供需偏紧导致价格抬升。另外资本的介入,在产地买货囤货,大肆抬高收购价格,这也导致水果价格上涨。除了部分水果受天气因素影响外,农户种植方式和运输保存更加精细化,以适应消费者越来越挑剔的眼光和味蕾,由此也造成了价格的一定上涨。面对涨声一片的局面,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日前回应称,这种季节性的短期冲击不具有持续性,鲜菜、鲜果价格上涨不会持续在高位。

其次,随着消费升级,过去街边10元3斤的便宜水果已经很难见到,价位更高的高品质水果成为超市里的主角。面对进口水果的竞争,国产水果也在不断追求品质升级,这也使得水果单价普遍在提升。然而,盲目对中高端水果的追求,逐渐演变当下年轻人的消费焦虑。那些优雅地进食着进口牛油果、榴莲、芒果、车厘子、脐橙和凤梨的人,或许总有一天会怀念起当年的瓜田李下,吃“平民水果”的日子。

农产品及水果的价格一头连着消费者,一头连着地里的农民。其中,“信息不对称”是产生农产品“滞销、卖难、买贵”怪圈的根源。这种所谓的“信息不对称”,导致出现了这种尴尬现象:一些地方的农产品降了价却卖不出去,另外一些地方却不管出多少钱都买不到货。在互联网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日益交融的今天,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要打通信息和物流的通路。如农民调整产品结构,种市场需要的产品;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发展电商,鼓励订单农业,形成更稳定高效的产销关系。另外,也需要政府的介入,在农产品价格较长时间过度下跌或上涨时,适当补贴生产的农民或消费的城市困难群体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水果自由”就是果农和消费者的“双赢”。(魏蔚)


编辑:郭同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