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地铁禁食不该成为争议的话题

2019年05月27日20:40

来源:大河网

5月15日,新修订的《北京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和《关于对轨道交通不文明乘车行为记录个人信用不良信息的实施意见》同时开始实施。在《乘客守则》中明确规定,不得在地铁车厢内饮食。同时在《实施意见》中明确,在地铁车厢内饮食可能会被记录个人信用不良信息。这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人民日报海外版》5月27日)

能不能在地铁上吃喝一直以来就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人多的地方就会有分歧,更何况是关于地铁这类便捷高效的交通工具,数量众多的乘客对禁食这一话题自然有不同的观点。

地铁禁食为啥会有争议?人多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关键问题在于禁令不是一开始就有的。如果在运行伊始就配套出台禁食规定,那么,乘客就会在执行规定中自然形成了乘坐地铁不进食的好习惯。相反,不少地方的地铁都是运行多年后才出台禁食令,相信这绝不是拍脑袋的结果,但引发争议在所难免。因为对一些人来说,以前乘地铁时进食也没人管,已经养成了“不成习惯的习惯”,现在突然宣布不让他这样做,让他强行改掉这个习惯,做起来肯定更难,抱怨和抵触也就不可避免。

其实,地铁禁食不应该成为争议的话题。作为公共交通工具,地铁可以说是一个流动的小社会,良好的运行环境离不开每位乘客的理解和支持。既然是公共区域,就需要每个人的一举一动体现公德意识和法治思维,用爱心营造和谐,用文明温暖社会。地铁禁食令是行业规矩,针对的是所有的乘客,为的是温馨舒适的乘车环境。禁食令的出台肯定会与一些人的做法大相径庭,大局面前,“入乡随俗”既是对他人的尊重,更体现出自身的素质和修养水平。如果只从自身利益和自我感受出发,对公共指令评头论足,甚至置公序良俗于不顾,即使一时满足了自己,也很难填平放纵自我的无知与欲望的沟壑。遵规守矩、文明出行,才能一路快乐。

地铁禁食令是对乘客行为的规范和限制,更是对乘客素质的考验和检阅。地铁禁食令只有更具体,才能更有针对性。当把地铁禁食的具体内容公布于乘客面前时,才能让违规者在公众面前无地自容,进而规范自己的行为,让禁食令外化为乘客的行动指南,内化为自身的具体行动。

地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文明传递的重要载体,更是城市文明水平的见证。乘坐地铁就要遵守地铁方面的相关规定,既使一时委屈了自己,但长远来看,可以提高自己的大局观和规则意识,提升自己的统筹能力,进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综合能力,成为文明的使者、新时代的追梦人。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社会因规则而和谐。地铁禁食令,守护的是公德,传递的是文明,需要我们一路同行。(老车新辙)


编辑:魏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