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奉楚
广受关注的西安奔驰维权案有了新进展。5月27日,西安市高新区市场监管部门通报处理结果:西安利之星汽车有限公司存在销售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要求的商品,夸大、隐瞒与消费者有重大利害关系的信息误导消费者的两项违法行为,各处以罚款五十万元,合计一百万元。(据5月28日《北京青年报》)
对此,有网友认为相对于车辆的售价来说,罚款100万元依然过轻。但应认识到,如果监管部门能够加大日常性的监管执法力度,及时发现并查处类似行为,则可发挥威慑作用,倒逼商家重视消费者权益。仅就此事件而言,商家的违法成本并不低。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关规定,商家存在相应违法行为的,除责令改正外,可以根据情节单处或者并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10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5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可见,100万元罚款是顶格处罚了。
一些网友之所以认为处罚太轻,违法成本过低,显然与当前市场中此类违法现象屡屡出现有关。毫不夸张地说,很多人在购物消费时均或多或少地遭遇过缺斤短两、欺诈经营、产品不合格等违法行为的侵害。具体到特定的受害消费者身上,如果没有一定的维权技巧和耐心,其过程必然持久,结果却未必理想。通过报道可知,就在西安女奔驰车主维权事件火爆网络时,其他地方也发生了类似事件,消费者却未得到理想的结果,监管部门也尚未给出说法。
可见,即便是100万元的顶格罚款,也难以消除人们在遭遇商家侵害时维权艰难的忧虑。要想有效纾解这一忧虑,势必构建常态化的监管机制,确保监管全覆盖、查处无遗漏,打消违法者的侥幸心理,并有必要以违法次数作为处罚依据,如每查实一起违法行为,就处以相应处罚,让顶格处罚常态化。同时,亟须纠偏消费者与商家博弈时的不利地位,让消费者遭遇侵害时能便捷地挽回损失,不至于非闹腾成“网红”才可。这样方能切实提高违法成本,倒逼商家尊重市场规则,重视消费者权益,规范经营,不欺不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