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基础教育的“软土壤”更肥

2019年05月29日07:40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努力把基础教育越办越好,或许是‘钱学森之问’的最好答案。

  □冯军福

  近日,华为创始人、CEO任正非接受多家媒体专访。令人意外的是,基础教育成了专访的关键词。在他看来,一个国家的强大,既要靠硬件基础设施,还要靠基础教育这个“软土壤”。让“软土壤”更肥,我们就能在创新领域搏击翱翔,赢取未来。

  有人曾说,一个国家的强盛,是在小学教室的讲台上完成的,言语中可见基础教育多么重要。当人们都在为华为呼吁时,任正非却在为中国的教育呼吁,让人不得不重新审视和关注基础教育与科技创新的密切关系。事实上,深厚的基础学科在当下更是科技创新的源泉。正是靠着多年潜心研究青蒿素,屠呦呦为疟疾患者带来福音;如果没有常年泡在实验室和水田里,袁隆平就不会研究出超级水稻。这些研究成果的背后,都离不开基础教育的潜心滋养。

  然而现实中,由于投入多、见效慢,基础教育时常被人“冷落”。很多人不愿、不屑坐“冷板凳”,因为坐“冷板凳”不舒服、不是滋味,与名利无缘、跟热闹无分,与寂寞冷清相伴,同淡泊清苦相随。如今很多大学,经济、金融、管理类专业因为“吸金”能力强备受追捧,而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却不太受欢迎,经管热、理学冷成为高校专业招生的一大特点。发展基础教育,首先要转变这种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的社会心态。只有甘坐板凳十年冷、脚踏实地做学问,才能把冷板凳坐热,把事业做大做强。

  当然,重视基础教育并不等同于“学好数理化”。最近南方某市副市长在演讲中表示,有必要重提“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一说法的提出,与当下经济转型升级的客观需求不无关系,也是对当前社会现实中理学受冷落的一种纠偏。然而,如果简单把基础教育等同于“学好数理化”,通过强调理学重要而贬低文科无用,则又回到了功利主义的老路子。基础教育需要全面发展,科学技术离不开人文底蕴,人文科学也要不断注入科学研究方法,两者不可偏废,这样才不会走偏。

  发展基础教育,除了转变理念外,还要做实功、求实效。一方面要补齐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这一突出短板,缩小区域、城乡、校际、群体差距,从而有效保障每个人平等受教育权利;另一方面要尊师重教、提高教师待遇,让优秀的人才愿意去当老师,用最优秀的人去培养更优秀的人。就我省省情来说,人口基数大、教育基础弱,如果能够在基础教育上舍得“下本钱”、做到真投入,人口优势就会变为人才优势,人才优势就会变成未来的发展优势。

  投资教育就是投资未来。教育是什么样子,明天就是什么样子;教师有怎样的地位,国家就有怎样的地位。多年之前,钱学森问道:“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多年之后,这一句叩问依旧响彻耳畔。努力把基础教育越办越好,或许是“钱学森之问”的最好答案。

编辑:史海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