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洒水”改革倒逼城市精细化管理

2019年06月03日07:41

来源:河南日报

  城市治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职能部门亟须精进‘绣花功夫’。

  □本报评论员丁新伟

  5月29日,郑州市城管局发布《郑州市洒水降尘作业方式改革方案》。从即日起,取消大面积高压洒水作业模式,城区道路洒水降尘采用低压喷雾(喷淋),加快三环沿线中水加水点建设,积极推广使用“再生水”(中水);推广使用抑尘剂等生物制剂,降低洒水作业的频次;遇供水不足等情况,减少洒水频次或停止洒水……(见5月30日《大河报》)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今年入夏以来,生活在郑州惠济、管城等区域的居民城市生活用水,频繁出现水压不足、水流少问题。虽然在有关部门的努力下,上述区域的居民供水问题得到改善,但是洒水车成为很多市民的“槽点”:“一边是吃水紧张,一边是城市道路上许多辆洒水车大量作业,不是浪费吗?”此时,郑州市推出洒水降尘作业方式改革方案,及时回应了群众关切,值得点赞。

  然而,如果把眼光放得更远一些来审视郑州的“洒水”改革,点赞之后我们不得不承认:城市治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职能部门亟须精进“绣花功夫”。

  近年来,郑州市城市建设加速推进,工地密度高,施工强度大,工地和道路扬尘治理成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内容之一,采用洒水方式遏制道路扬尘,有效、快捷又安全。因此,郑州市容环卫部门按照要求加大了市区洒水的频次。雨雪天也洒水、洒水时溅射其他车辆和行人、用自来水洒水……放着音乐一天高压洒水好几次的洒水车,因为洒水方式、洒水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不规范、不合理的问题,给市民生活和出行带来不便,广受诟病。早在2015年8月,针对媒体报道的洒水车频次密问题,郑州市有关部门出台措施,优化调整洒水降尘方式,加快“中水”合理利用,力求更加合理用水、节约用水。2017年11月,《郑州市城市管理局关于调整环卫车辆机扫作业时间的通知》要求,坚持以吸尘作业为主,白天实施湿扫、喷雾作业为辅;如天气允许,确需洒水作业的,要采取降低水压、减少水量的方式作业,保证路面不结冰、无积水、不影响交通安全……将近四年时间,小小的洒水车问题仍未彻底解决,好事没办好,根子在功夫不够深、工作不够实。

  城市是各类要素资源和经济社会活动最集中的地方,是地方发展的“火车头”。当前,中原城市群建设持续推进,我省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棚户区和危房改造,综合整治老旧住宅小区,治理“城市病”……这些事情既关系民生,又比洒水车复杂得多,不下一番绣花功夫,没有高超的水平能力,不但事倍功半,更贻误地方发展。洒水车是城市治理的考试题,倒逼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升。

编辑:郭同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