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花费450元通过网络问诊平台向儿科医生咨询,得到的回复却是“最好带孩子来看一下专科门诊”,这样的回复让用户觉得“货次价高”。媒体调查发现,对网络问诊的投诉集中在“互联网问诊医生的回复慢、回复内容对治疗没有帮助”等方面。(见6月11日《河南商报》)
网络问诊通过网络提供医疗服务和信息。在患者付费情况下,医生应给病人提供有价值的回答才是公平的。当患者花费数百元在线问诊,却被告知到医院就医,如此在线问诊无异于“问了白问”。网络问诊的意义究竟有多大?患者又是否能像网购一样给医生“差评”?这确实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当然,在线问诊不能代替到医院看病。疾病要得到确诊,必要的病理检查不可或缺。尤其是复杂病症,仅通过在线诊断,医生是不大可能给患者开处方或提供用药建议的。但在线医生至少应帮助患者了解可能所患病症的基本概念,要不要就诊、到什么样的医院就诊,以避免患者盲目就诊,教会患者如何进行慢性病管理等。换言之,网络问诊要给患者提供实际帮助,不能变成“有偿问路”,成了给医院“引流”的工具。
作为平台来说,应赋予患者给在线医生“差评”的权力,以此约束医生随意给患者提供回答。卫生与健康部门更要将在线问诊切实监管起来,在价格、执医资格等审查上把好关,建立行业黑名单制度,为患者就诊提供好甄别服务。 (何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