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涵涵
2018年,明星蔡徐坤一条微博“转发量过亿”,引发“明星流量数据造假”的争议。最近,在公安部开展的“净网2019”专项行动中,蔡徐坤1亿转发量的幕后推手星援APP——泉州市星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被查,法人代表蔡坤苗因涉嫌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被批捕。(见6月11日《半月谈》)
粉丝应援是粉丝经济的产物。在粉丝对明星的狂热崇拜中,往往伴随一系列消费行为。随着资本和技术力量的介入,出现了专业“粉丝”公司和职业刷流量行为,衍生出巨大的产业链。在星援APP里,只要粉丝充值开通会员,就可以享受批量绑号、批量签到、一键养号等服务,绑号数量从几十个到几千个不等,可以实现快速转发相同内容,让明星微博转发量迅速翻倍。星援APP通过故意刺激粉丝为自己的偶像进行刷榜、签到,半年内吸金800余万元。于是一条明星微博“转发量轻易过亿”的咋舌之事层出不穷。
明星买热搜、刷流量可以保持热度,名利双收,而营销公司利用微博在引发话题热度上的影响力进行文娱项目或者艺人的推广,也形成了一条敛财捷径。于是,各方一拍即合、各取所需,以假乱真、造谣诋毁、恶意炒作成为一夜成名的利器,利益的介入让粉丝文化乱象纷呈。
然而,粉丝群体趋于低龄化,法律意识淡薄,价值取向并未完全形成。热搜榜、话题榜充斥着真假难辨、低俗媚俗的营销推广和八卦讯息,会对追星族尤其是青少年造成严重的负面导向,误导公众、侵犯公众的知情权。金钱至上、骄奢淫逸的观念会不知不觉污染青少年心灵,潜移默化地败坏社会风气和现代文明。
近年来,类似微博热搜这样的买卖、炒作,操纵新闻热度的事件层出不穷,激起了广大网友的厌恶和抵触。公安部门批捕星援APP法人得到了广大网友的支持和肯定,说明肆意制造虚假点击率等网络信息不得人心,规范粉丝文化刻不容缓。
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粉丝经济的风险防范机制,加强防范宣传教育,分类管理、厘清各方责任,将粉丝集资、青少年追星纳入法律监管的轨道。加大不良粉丝文化治理力度,加强对各网络平台的指导和监督,避免“通过算法只推送偶像相关信息”或有意诱导用户消费的行为。学校、家庭要担起监管责任,引导青少年文明追星,提高法律意识,防范追星出现的经济风险、违法风险,开阔视野,让青少年将更多的精力用于学业和工作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