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解读中国自信的的精神“密码”

2019年06月19日09:18

来源:大河网

  近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结束中亚之行回京。回顾今年以来多场外交活动,不论是出访还是主场,都鲜明展现了这位大国领袖的中国智慧、中国气派、中国风范,蕴含着高度的文化自信。2019年第12期《求是》杂志刊发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为我们提供了理解中华民族为何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密码”。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最动人的“精神颜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可以说,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就创造性地提出文化自信的“新时代命题”,也标志着我们国家文化的地位得以升华。《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一文,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一些重要论述的节录,深刻阐述了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坚定什么样的文化自信,以及如何在文艺、哲学社会科学、传统文化传承等工作中坚定文化自信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唯有深刻领悟,把视野放到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史、170多年近代中国的苦难辉煌史、90多年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奋斗史中去探源、去追溯,就能感受到此战略的重大历史意义。它将进一步激励着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在文化中汲取丰厚的精神滋养和不断前行的力量。

  文化自信夯实了实现国家崛起复兴的根基。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来引领。近代的中国曾经长期停留于“手推磨”时代的封建社会,在生产力和社会形态都落后的背景之下,国家的衰败导致自卑情绪在一些国人中蔓延,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受到极大损毁,中华文明以往耀眼的光芒随之黯然。历史和实践证明,没有先进文化的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充盈,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引导,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国家更不可能崛起并实现伟大复兴。中华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文化衍生、进化、发展、传承的漫长过程,历经几千年的积淀,形成了强劲的中华文化基因。它夯实了实现国家崛起复兴的根基,对开展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文化自信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5月15日至22日,由中国倡议举办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中国北京举行。举办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为促进亚洲乃至世界各国文明加强平等对话、交流互鉴、共同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新平台。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而且是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中国,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因为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地位、有影响,不是靠穷兵黩武,不是靠对外扩张,而是靠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靠的是中国文化的“魅力”,靠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只有扎根脚下这块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我们的文化才能接住地气、增加底气、灌注生气,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在国际上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趋频繁的今天,缺乏文化自信,没有了精神独立性,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就会失去精神根基。只有拥有坚定的文化自信,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陶玉)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