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重视学生视力问题,需要重视方式方法

2019年06月28日19:33

来源:大河网

近日,杭州西湖区三墩小学规定,学生两眼视力低于5.0 不能评三好学生。27日,杭州市西湖区教育局表示,学校制定关于眼睛视力的评选标准也是希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引起家长在这方面的重视。(中国网6月28日)

如今,学生近视越来越呈现低龄化趋势,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达6亿,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其中小学生的近视率就接近40%。一位医生曾告诉记者,“儿童屈光专门诊室一天要接待病患100多人,到了假期,根本忙不过来”。由此可见,重视学生视力问题刻不容缓。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衡量小学生是否为“三好学生”的标准,而杭州西湖区三墩小学把视力纳入评选保准,足以显示该校对学生视力问题的重视,但是仅仅以这种评优的方式敦促学生保护视力,会造成错误导向,不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不免显得一刀切。笔者以为,保护好学生视力,靠评优不如靠行动。

首先,把眼睛视力作为评选“三好学生”的标准,对很多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导致学生近视的原因有先天因素和环境因素,有些学生因为先天遗传等因素,从小就有近视问题,这种患病率较为恒定,如果因此就丧失了评优的资格,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变相的歧视行为,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很大的伤害。

其次,很多学生是因为学习投入时间和精力太多,导致眼睛视力下降。如果他们通过努力学习成绩提高了,却因为视力不达标,不能评选“三好学生”,也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有的不爱学习的学生,甚至会以保护视力为借口,不好好学习,这也就失去了评选“三好学生”的意义。

因此,学校与其制定一些政策和标准来约束学生有损视力的行为,不如与家长加强互动,将护眼行动切实落到实处。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现在的教学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很多学生作业如今需要在手机APP上完成,会对学生视力造成很大损害。要保护好学生的视力,学校应要求老师尽可能布置书面作业,建议家长监督学生在家少看电视、多读书、少上网打游戏,以减少电子产品的伤害。

《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数据显示,户外锻炼不达标、学习负担过重以及睡眠不足等现象依旧普遍存在于中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而这些都是导致学生视力下降的后天环境因素。对于这些问题,学校要多组织户外活动,每天课间操时间保证眼保健操有序进行,还要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同时,老师也要肩负起时刻提醒学生保护好视力的责任,在上课期间要教导学生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调整好座椅的高度,保证学生眼睛和书本间距离合理。学校通过这些实际行动,都可以起到保护学生视力的作用。

少年强则国强。保护好青少年的视力健康,是习近平牵挂的大事。去年,习近平总书记连续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社会都要行动起来,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呵护好学生视力,学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保护好学生视力,我们提倡学校多做有益探索,但切记不要走上一刀切、治标不治本的路子。(蓓蕾)


编辑:梁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