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四个常态化,筑牢农村意识形态阵地

2019年06月30日12:03

来源:人民网

原标题:坚持四个常态化,筑牢农村意识形态阵地

  何德波

  当前,在农村基层,各种矛盾积聚,多种思想交汇,以坚持四个常态化筑牢农村意识形态阵地,抓好农村意识形态工作义不容辞、刻不容缓。

  坚持常态化教育,常抓农村党员意识形态。农村意识形态工作首先要从基层党员教育抓起,开展常态化教育,而且对症下药,务求实效。一要帮助基层党员归纳正能量。农村党员普遍存在知识深度不足的问题,要通过常态化教育,帮助其将正能量进行归纳,编成“小故事”,帮助他们当好“土先生”,充分发挥出正能量的引导力。二要教育基层党员树立好导向。“群众看党员,村民比干部”,农村党员的导向作用发挥好了,在意识形态领域自然而然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三要引导基层党员运用新思维。“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这是许多农村党员的通病,要通过“走出去看”“送出去学”“请进来讲”等形式,培养基层党员的创新意识和时代思维。四要鼓励基层党员引领新风尚。“厚养薄葬”等文明风尚,需要基层党员的亲身引领,用自己的行动实践引领起文明之风。

  坚持常态化引导,常抓基层群众意识形态。巩固和扩大农村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扩大影响力,需要常态化引导,要春风化雨、随风潜入夜。一要大张旗鼓地用正面宣传来引导。要广泛开展主题宣传、典型宣传、正面宣传,用发展成就、政治风气、社会环境,引领意识形态工作的“两个巩固”,提振人民群众的精气神。二是因势利导地用主流舆论来引导。要把群众关心的话题通过电视问政、新闻直通车等形式权威解读,利用主流舆论的导向力,充分发挥其正面引导作用。三是因地制宜地用乡土语言来引导。要将“党心”与“民心”连通好,多用“群众语言”“大众语言”,使理论宣传通俗化、群众化,让群众喜闻乐见。

  坚持常态化创新,常抓意识形态阵地建设。一要创新常规舆论宣传,用好农村服务平台阵地。要坚决贯彻落实党管媒体原则,用好广播、电视、报纸、横幅、标语等传统手段,切实把农村服务平台用好用活用成党的政策宣传窗口,不断提高农村服务平台宣传的公信力、影响力和权威性。二要创新网络宣传手段,打造农村新媒体阵地。切实把网络阵地建设和管理作为重中之重,确保网络阵地管得了、用得好、旗帜正、导向明。进一步做好网络信访工作,疏通“网上社情民意”,让网上网下无缝对接,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三要创新学校教育方式,夯实下一代意识形态阵地。要发挥好“向日葵工程”“少年心向党”“童心向党”等教育引导工程,将红色基因播种到广大青少年身上,让“红色种子”代际传递。四要创新宗教活动引导管理。在宗教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精准扶贫工作,深入信教群众家中,积极宣传文明创建活动,引导群众争创和谐家庭、幸福家庭,大力弘扬中华先进文化。五要创新基层文化建设,让基层文化阵地强起来。要加强运营管理,确保基层文化阵地能够建起来、用起来、活起来;要规范农村文化市场秩序,加强“扫黄打非”力度,健全文化市场监管和执法机制;要主动送文化下乡,不断加强公益文化活动的组织实施和民间文化活动的正确引导。

  坚持常态化管理,常抓意识形态队伍建设。要加快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农村基层意识形态工作队伍。一要强化基层领导队伍的政治素质。要把政治过硬、业务精良、作风踏实的年轻干部选拔到宣传思想工作阵线上来,为抓好基层意识形态强化领导队伍保障。二要强化宣讲队成员的业务素质。基层宣讲队伍直接与群众打交道,要培养一批抓宣传思想工作的行家里手、党的理论政策的宣讲家、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的宣传队。三要提升群众的文明素养。

  (作者系永州市金洞管理区党委书记)


编辑:林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