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国健身行业数据报告》显示,2018年,一线城市健身房的转让和并购潮悄然涌动。在门店转让和倒闭的原因中,现金流断裂的占74.7%,其中私教工作室是重灾区,半年到一个月为生存周期。(见7月9日《中国青年报》)
说起健身房“跑路”,不少朋友深有感触,花钱办的卡作废了,着实“心痛”,看着周边那些健身房三天两头地换名称、换老板,谁还敢去充值办卡?一些健身房之所以会沦落至此,无外乎经营管理不善所致。根据相关报道分析,会籍费年费下降,私教一对一课程客户体验差,房租越来越高等诸多因素使得健身房陷入竞争红海,而预售会员制更使得健身房多数重销售轻运营,更令该市场陷入口碑恶性循环。
对于健身行业而言,器材质量、教练能力、个性化服务等因素决定了一家健身机构的前途和命运,一味套路甚至“跑路”,虽可得一时之利,但终究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唯有不断更新升级健身器材,培养、引进优秀人才,诚信经营、踏实发展、创优服务,才能将健身机构做大做强。同时,相关部门应加强市场监管,畅通消费者维权渠道,在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同时,保障健身行业健康发展。 (盛柏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