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暑假生活为何成了“烧钱经济”?

2019年07月16日16:28

来源:大河网

每小时收费1000元的英语课、4万多元的游学夏令营、数千元的绘画辅导班,网上频频爆出的家长为孩子报名参加各种项目的高额消费账单让不少人大为惊讶,原来放假要花的钱居然比上学的时候更多。其中课程培训、兴趣辅导、出国旅游以及各种相关购物花销,让不少家长头疼不已。(据人民网)

暑假,本该是孩子们一年中最轻松的一段时光。然而,暑假刚开始,就有不少孩子反而变得更加忙碌,刚走出学堂又要走进各类培训班,如同明星“赶场”似的,家长还在一边吐槽:“暑假自由”成了奢望……“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台行走的碎钞机。”

无论是吐槽的家长还是“赶场”的孩子,暑假生活怎么就成了“烧钱经济”?背后的问题值得深思。

那么,暑期教育的高投入是否意味着高回报?有关教育人士提醒各种高消费项目背后往往也存在一些消费陷阱,需事先充分了解培训机构资质、师资、场所条件、价格协议等,不要随便花了冤枉钱。另外,家长在教育上投入多,孩子未必收获大。一些家长不够理性,因此在消费上的关注点往往聚焦在如何提高分数上,缺乏对孩子整个身心健康成长的开发规划。

除此之外,这与中国式家长的教育“焦虑”心态和攀比心理也不无关系。“不懂编程,寸步难行”“玩转英语,学贯中西”“数学奥妙,尽在奥数”“学好钢琴,一鸣惊人”……身为父母,我们对这种焦虑感同身受,但再焦虑也不能“慌不择路”,盲目跟风,甚至变成一茬茬韭菜随时等待被收割。

孩子们的暑假生活也应当是“不花钱”的。可以让孩子承担一定的家务活,如拖地、洗碗、洗衣甚至做饭等,在做家务的过程中孩子会体会到生活的艰辛,体会到家长的不易。可以让孩子们去挑选一些他们自己想看的书,然后与孩子一起制定暑期读书计划,利用暑假充裕的时间读几本好书。童年、少年不经意的阅读,会为他今后的人生感悟打下重重的底色。可以送孩子到田间地头,在乡野中放松身心增长见识。就像过去的我们,放暑假就是想着法子去玩,捉知了、钓鱼、和伙伴玩游戏,玩得不亦乐乎,在回忆童年往事时至今充满快乐与幸福。(魏蔚)


编辑:史海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