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垃圾分类 首先得分得清

2019年07月19日12:48

来源:大河网

  比这个暑热更热的是“垃圾分类”,频上热搜榜。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2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8.9%的受访者坦言自己对垃圾分类一知半解,95.8%的受访者期待了解垃圾分类知识。69.8%的受访者希望媒体广泛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宣传。

  垃圾分类既是一件人民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也是一件意义深远的大事,它不仅是基本的民生问题,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实行垃圾分类,不仅可减少城市垃圾,而且能更好地废物利用,变废为宝。这既是“垃圾围城”的现实所逼,亦是绿色循环经济时代的必行之路。95.8%的受访者期待了解垃圾分类知识,这是个可喜的结果,说明,居民对垃圾分类是积极支持和热情参与的,然而,近七成受访者对垃圾分类一知半解,这说明垃圾分类看似简单却不简单,做到垃圾精准投放,首先得分得清类型。

  前几天,不少人的朋友圈被一张垃圾分类的图片刷屏,干垃圾、湿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共四个类别下面,分别列出了25-26种具体的垃圾物品,不少网友都纷纷转发、收藏,甚至开始“背”了起来。然而很快,这张图片就被发现存在颇多错谬。这场“误会”更加说明如何科学地分类、精细地管理,如何把工作做细做实,是垃圾分类工作中“关键中的关键”。

  最近这一两个月,各级各地媒体纷纷聚焦垃圾分类,宣传效果明显,既培养了社会共识,也普及了常识,为实施垃圾分类奠定了群众基础,创造了良好氛围。然而,从目前推行垃圾分类的城市来看,公众往往分不清湿垃圾和干垃圾,就算是从事垃圾分类实践的志愿者,在垃圾分类知识方面,可能也还有所欠缺。“湿纸巾再湿也是干垃圾,干香菇再干也是湿垃圾”还是让一些人“傻傻分不清楚”,如果让分类更标准科学,让市民更容易掌握,是政府有关部门急需周全考虑的问题。

  垃圾分类是个技术活。日本在垃圾分类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关键原因是其为所有居民建立了一套详细、科学的垃圾分类行为规范,将家庭垃圾分为可燃垃圾、塑料垃圾、不可燃垃圾、塑料瓶、有害垃圾以及资源物资,详细列出了日常生活所需的数百种物品所属的垃圾种类及处理方法。大到储物柜、椅子等家具,小到插花泥、图钉、橡皮擦等小件,统统囊括其中,“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它列不到”。只有把垃圾分类当成一门“学问”来做,科学分类,精细化分类,并且普及到位,才能让垃圾“到该到的地方”。

  垃圾分类看似举手之劳,确隐藏着“大学问”,面对新问卷,全国各地管理者只有务真求实、集聚众智、勇于创新,将一件一件“垃圾分类”的事情办实做好,切实满足公众对绿色环保生活的期待。(乐兵)

编辑:贺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