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执着叫知恩图报

2019年07月23日07:42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丁新科

  两位河南农业大学女教师,在外地出差途中捡到一部手机,联系上失主后主动送回。近日,来自洛阳的失主苏老先生根据一个手机号码和曾提到的“河南农业大学”几个字找到两位女教师,当面致谢,隔天更是专程送上锦旗。(据7月21日河南日报客户端报道)

  或许有人要说,老先生找到两位女教师,当面表达谢意就可以了,何必大费周章,冒着酷暑又要送锦旗呢?正所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好心女教师的举手之劳,为苏老先生保全了存有重要生活影像资料的手机。送锦旗的行为,更是说明苏先生是一个极其认真的人,也讲究仪式感。很多人都明白“勿以善小而不为”的道理,但大部分人做了好事,往往认为是小事,不值得说道,更不会主动告诉家人、同事,客观上导致美德的传播力、影响力往往有限。殊不知,好事于自身是小事,于另一当事人就是大事,美德传播出去,就会带动更多的人向上向好。在“农大好老师拾金不昧热心送回不留名”的故事中,洛阳失主有恩必报不找到“雷锋”不罢休,苏先生的不懈坚持让我们认识了两位美丽善良的女教师,她们在三尺讲台之外,仍然履行着师者精神。

  无独有偶,最近,卫辉市唐庄镇的段家勇一直在寻找6年前帮助过自己的张大哥。6年前,他向生意上的伙伴张保记借款5000元还车贷。就在借款后几天,段家勇发生一场车祸,他失去了与恩人的联系。他曾探访原来工作的地点一无所获,但仍没放弃寻找。急公好义,关键时拉人一把,是河南人鲜明的特点。寻恩报恩的故事也有其深远意义。本报曾报道过的马氏兄弟跨越20年因诚结缘、因诚相聚的故事,为什么能打动那么多人?道理是简单朴素的,欠债还钱、诚信做人。正是这种质朴的道理驱使着一个人多年来坚守承诺、坚定行动。对善良最大的回报是帮助更多的人,在帮助与回报的过程中,人与人关系才更融洽,社会风气才会不断向上向好。

编辑:史海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