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哪吒》想到“命运”

2019年08月02日08:17

来源:河南日报

  □刘哲

  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公映首周票房即达8个亿,可谓热映。这部极好看的电影,也引起我对“命”与“运”的思考。

  “命运”“命运”,连在一起。其实,“命”和“运”是不同的。在中国文化里,“命”的重要含义,就是生死、穷通、富贵的一种定数,如《周易·乾》谓:“乾道变化,各正性命。”因命往往是早已注定、天定,故而又说“天命”“宿命”。比如电影里的哪吒,还在娘胎里就注定是“魔丸”转世,注定是妖魔而将在三岁时被天雷击毙。

  “运”,《说文》释:“迻徙也。从辵军声。”后根据此本意衍生为生存发展的一种难易顺逆状态,“运”被认为连着很多主客观因素,故《韵会》提出“五运”,即“五行气化流转”,其实说的是天时地利人和吧。还有“运动”“气运”“运筹”之说,大概,“运”是变动的,是和谋划、主观作为紧密联系着的。

  对于哪吒来说,他的“命”看似一定的,是上自天尊诸神、下至陈塘关人,尽皆“权威认定”或喜闻乐见。哪吒也曾屈从“天命”“命数”,自认“魔鬼”,但最终却从麻木沉沦中觉醒,冲破命定而从“魔童”变身拯救陈塘关黎民的盖世英雄。促成这种“气运”转变的,有天时:三年的时间让哪吒变得非常强大:有地利,作为战场的陈塘关和山河社稷图,他极其熟悉;更多的则是人和,父母养育慈爱之情,师父太乙真人期盼之情,小白龙敖丙的兄弟之情,还有天真可爱、从不把哪吒当妖怪的小妹妹的纯洁情意……聚合起来,让哪吒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呐喊:“我命由我不由天”,在超越自我中突破了所谓牢不可破的天命。

  “命”和“运”,是一对矛盾体,此消彼长,此长彼消。假若哪吒不在感化中感悟,不在逆境中奋起,他的运势一定越来越糟,天命也必越来越强;而在相反的选择中,它则会愈来愈弱。有哲学家言,“人不仅是自己认为的那样,而且也是他愿意成为的那样”“人是一个把自己推向未来的东西”。人依据各种因缘际会将自己能动地“推向未来”,自会创造新的运势,远离老皇历上的天命。

  “命运”“命运”,连在一起,也提醒着“命”的沉重和不可忽视,改变命运绝非轻而易举、一蹴而就。哪吒生而身附“魔丸”,人生而带有镣铐、无往而无有枷锁。恐怕“命”与每个人终生相生相伴、如影随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步是如此,各种风险挑战、“陷阱”“怪圈”,都有赖于一种“不信邪、不信命”的咬牙奋进、杀出路来。对于一个人更是如此,哪吒的痛苦愤恨,不也隐喻着绝大多数为辛苦打拼的芸芸众生,“迎着冷言与嘲笑”?哪吒的感动感悟,不也昭示着哪怕世道不平、人心惟危,你我还有心中不熄的亲情人性?哪吒的脱胎换骨,不也寓言着“为了理想,谁人都可以”?

  小小哪吒,似在告诉诸君:“命运”不是一个完成时,它有待于创造,也值得去创造。

编辑:郭同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