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居青年的悲与喜

2019年08月30日07:55

来源:河南日报

  □刘婵

  近日,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得主、知名网络作家“格子里的夜晚”(原名刘嘉俊)因突发心脏病去世,年仅39岁。相关报道称,因为独居家中,“格子里的夜晚”在逝世10天以后才被发现。

  这起悲剧引发了人们对独居青年的关注,对独居生活的反思。其实,在现在这个多元化社会,独居大多是一种个人选择,网上热议中国现有超过5000万的“空巢青年”,对于他们来说,孤独来自无牵无挂,幸福也同样来自无牵无挂。从一起极端的个体事件,就开始忧心忡忡加以预设,大龄未婚、一个人生活,一定是负面的、值得同情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失偏颇。

  过好自己的小日子,也是一种能力,关键就在于守住内心、勇于追求。韩国29岁女孩Ondo,平日喜欢记录自己独居日常点滴,美好的早餐、舒适的穿搭、街角的风景、浪漫的电影……用心体会周遭的事物,形成个人与世界的对话关系,一天天度过的所谓日常,已经是不断的奇迹。Ondo精致的生活方式、乐观的生活态度,获得近百万粉丝的喜欢,也生动诠释了“空巢”并不意味着空虚、空心,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青年人大可以用自己的行动跟父母还有这个社会说:别替我们担心了,都挺好。

  把孤苦、抑郁、无助之类的标签,直接贴在奋斗在城市中的广大青年身上并不妥当。每个时代的年轻人都有其奋斗群像,独居更是几代人的人生中必然经历的阶段,在真正建立起自己的家庭之前,任何人都要经历这样一段独行的岁月,在历练中积累生存技能。“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它”。这些年轻人在最美好的人生韶华,没有选择浑浑噩噩度日,忍受着孤单、寂寞和失落,却依旧付出汗水、执着和劳动,这或许正是平凡奋斗者的英雄主义。

  “格子里的夜晚”孤独地死去,固然有其身体状况、工作压力方面的原因,对此我们不应冷眼旁观,而忘记对年轻人应有的兜底帮助。一个温情社会,不会让独居者在缺乏照拂的环境中野蛮生长。在物质生活上,以往困扰独居人士的很多麻烦都获得了纾解,一个人吃火锅、看电影都不再尴尬。然而,精神需求的满足却难以一蹴而就,特别是在遭遇意外考验时,可以尝试借助科技手段,以紧急呼叫设备解决救助难题。我们不奢求零风险的理想状态,但有责任在遗憾将至未至时,响应有需求者的诉求。

编辑:郭同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