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部署要求,8月28日,河南省委常委班子利用一天时间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题民主生活会。会议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自我革命精神,盘点收获、检视问题、深刻剖析,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明确努力方向和整改措施。敢于直面问题、勇于修正错误是我们党的显著特点和优势。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检视问题要防止大而化之、隔靴搔痒,避重就轻、避实就虚”。检视问题是否做到深掘真挖,决定民众生活质量,也是整改落实之关键。只有把问题检视的精准、全面,整改落实才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以前开展主题教育,在召开民主生活会开展自我批评、剖析挖问题环节,往往听到最多的就是“不注重学习”“学习不系统”“调查研究不深入”之类的问题,甚至次次讲、年年讲,不厌其烦。背后的原因,就在于这类问题表面看过虚,不会伤筋动骨,整改起来标准模糊,捏不住“硬核”,群众也不便于监督。看似挖问题,实则打造“金刚罩”,助其化险为夷。其实,细查深究一番就会发现,这类“老毛病”背后,一般都藏着“新病症”,这种“流行病”也往往带着“地方病”特点。如果追问不止,一层一层剥下去,兴许真问题就暴露出来了。如果某个领导干部不注重学习,势必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甚了解,对中央的决策部署也会云里雾里一般,那贯彻落实也就无从谈起;如果调查研究蜻蜓点水、虚与委蛇,那么对辖下的社情民意、群众困难必然不会了如指掌,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发生率自然就高。从这些“常犯病”“老问题”破题,打破砂锅问到底,就不难把真正的问题一一挖掘出来。
问题在于,为什么对自己身上的问题不愿意深挖细究,说到底还是缺乏自我革命的精神,患得患失。主要是怕自我批评“丢份儿”、他人批评“伤面儿”,所以自我批评就只好避重就轻,做些从纸上来到纸上去的游戏,不愿捧出一颗心来,对刀刃向内挖自己的烂疮下不了手。知耻而后勇,知差距而求进取。一个党员干部,敢于从思想上、本领上、能力上找差距、找不足,才能实现自我革新,跟上时代步伐,不断完善自我。如果一味担心暴露问题会影响提拔重用,甚至保不住位置,不去勇敢地亮丑补短板,时间长远,身上的病症就会愈发严重,以至于沉疴难除,最终断送自己的政治生命。
要破解不愿意亮丑挖问题的现象,关键是固化初心,树立高远的思想境界。作为党员干部,有没有问题,当然需要对着党纪国法照镜子,但不能满足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把参照系定的高一点,自己的问题就会被比出来。一个党员干部,不难做到凭良心干事。自己觉得对得起良心、对得起工资待遇,自然就会生发出一种“自信”,感到自己没有多大问题。这种“自我感觉良好”,如果对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对照党章党规,对照人民群众新期待,对照先进典型、身边榜样,认真检视一番,兴许就会发现离高标准、严要求的差距还不小。在这样的思想基础上检视问题、开展自我批评,就会深刻得多。(张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