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为民族体育盛会增光添彩

2019年09月11日07:58

来源:河南日报

  正是这些志愿者的辛勤忙碌,不仅为赛事的有序进行提供坚实保障,也将志愿精神的火种留存在每个赛场,每个城市角落。

  □本报评论员薛世君

  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开幕式精彩绝伦,但有些人即便近在咫尺,也只能背对着这份精彩,默默地履行着肩上的职责。昨天在媒体上看到一则消息说,开幕式演出场地与观众席之间,有一道界线,里面有一队工作人员整齐跨立,面向观众。背后一墙之隔就是炫目的灯光和华丽的演出,但工作职责要求他们,一眼也不能回头看。记者问其中一位工作人员,“想不想看?”回答说“想”。

  想看,而又不能看。那位工作人员的话让笔者印象深刻:“观众一欢呼,我们就知道节目肯定很精彩。不过没关系,他们看得开心,我们看着他们,安心。”用后背对着精彩,只是运动会背后成千上万的工作人员默默奉献、孜孜坚守的一个缩影。其中,就包括活跃在不同场合的志愿者们。

  经过专业、严格培训的志愿者或出现在交通要道,维护交通秩序;或出现在开幕式现场,为观众做引导;或出现在赛场,为运动员服务……其中,仅赛会志愿者就有7000多人,城市志愿者更是多达4万余名。以开幕式后勤保障支队的247名志愿者为例,在开幕式前期的饮用水保障工作中,他们曾创下过150人10分钟搬运1000件共计15000瓶水、人均日行4万步的记录。他们展现的,是年轻人的朝气和神采,也是郑州这座城市的热情和风貌。

  志愿者的辛勤忙碌,不仅为赛事的有序进行提供坚实保障,也将志愿精神的火种留存在每个赛场、每个城市角落。笔者相信,在本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开展志愿服务,这一美好的经历必将深深影响并改变志愿者们的人生,当他们完成学业步入社会,当他们再次以志愿者的身份走上街头,志愿精神将以人生习惯和生活态度的方式,成为他们人生的底色。这些志愿精神的积极实践者,也必将把志愿精神、理念、行为方式,带到他们今后所工作生活的单位、机构之中,把社会主义道德观念传播到千家万户,把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要求渗透到社会角落,点点滴滴却又坚实无比地树立着鲜明正确的价值导向,营造着树正气、促和谐的社会风尚。

  志愿组织正在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尤其是在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等大型赛事中,更是作用显著。社工和志愿者的发展水平,既可以折射出一座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同时也能反映出这座城市的市民素质和整体文明程度。无论是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还是广州亚运会,志愿者的真诚微笑和优质服务,都成为一道美丽风景,志愿服务在大型赛事活动中的高度参与,也成为这些地方城市文明“成熟”的表征之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为全国各族人民带来了民族大团结、大联欢的绝佳机遇,也为郑州带来了提升城市文明层次的良好契机。

  来自郑州大学新闻系的志愿者牛滢有句话说得好,“服务盛会的机会可能只有这一次,希望我们的微笑和服务能让到达现场的每一个人都感受到郑州的热情。”这是心声的流露、是志愿精神的体现。志愿者正在以年轻而澎湃的心,为本次民族盛会、为郑州的城市文明增光添彩。

编辑:郭同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