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更加富裕须大力弘扬自力更生价值观

2019年09月24日19:11

来源:大河网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河南考察时强调,追求美好生活,是永恒的主题,是永远的进行时。脱贫攻坚既要扶智也要扶志,既要输血更要造血,建立造血机制,增强致富内生动力,防止返贫。要发扬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精神,不仅要脱贫,而且要致富,继续在致富路上奔跑,走向更加富裕的美好生活。

  当下,扶贫政策好、力度大,但在有些地方等靠要现象却开始抬头,脱贫的愿望反倒降低了。更有甚者,就连日常生活,也指望政府救济、补贴,隔三岔五找基层政府要钱。贫困户净吃净落、等着领钱绝不是政府扶贫的初衷。从这类现象中,不难悟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扬自力更生精神的深远意义。

  脱贫攻坚,群众自力更生是基础。脱贫攻坚深得民心,党的政策要变为群众的美好生活,说到底要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干出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依靠人民群众,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体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以人民为中心,同时也是对自力更生的倡导。天上不会掉馅饼,等靠要最终“月亮还是那个月亮”,难刨穷根。长远看,幸福生活靠不上别人,必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通过奋斗换来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

  改革开放以来,发展变化有目共睹,群众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发展中衍生出来的新问题也很突出。市场经济使人们的权利意识凸显,与此形成反差的是,义务观念却越来越淡薄。在农村,村民自己组织起来做自己的事已经成为奢侈。村一级作为集体组织,却很难组织集体行动。这是为什么?可以找到多种原因,但根本的一条,是自力更生的自觉性减弱了。

  我们通常强调的为人民服务,本来是为群众的整体利益服务,是指行政的总体目标,不是让包村包户干部去为某部分人做具体的事,而在具体实践中,却变成了给贫困户打扫卫生、整理院落、自买礼物套近乎等等。这样做,不仅没有感化群众,反使矛盾积累得更多。长此以往,群众形成惯性思维模式,自己能做的事,也叫干部来做。有一个贫困户,年轻力壮,下大雨,躺在床上给扶贫干部打电话,说院子进水了,叫干部来一趟。这是典型的懒汉,如果不强化自力更生的意识,恐怕到啥时间也扶不起来。

  懒汉现象的存在,却不能一味怪群众落后,也应该从干部身上找找原因。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但对“为人民服务”要有正确的解读。为人民服务至少不全是为具体的某位群众个体代劳,更不是包办具体事务,而是要推行党的政策、不折不扣的落实党的政策。在这个过程中,想方设法激活群众自力更生的主动性,把群众团结组织起来,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这才是真正的为人民服务。美好生活都是自己奋斗出来的,没有奋斗的生活,不可能是美好的。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干部需要摆正担当观,群众需要摆正美好观,核心的是树立自力更生的价值观。

  对于贫困地区来说,外力帮扶非常重要,但如果自身不努力、不作为,即使外力帮扶再大,也难以有效发挥作用。只有用好外力、激发内力,才能形成合力。“贫困地区发展要靠内生动力”“脱贫致富贵在立志”,习近平总书记这些重要论述,既来源于多年扶贫工作实践,又紧密联系当前农村实际,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生动体现,也阐明了自力更生的重要性。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自力更生都是必备的基本功。(张全林)

编辑:张馨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