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人人都应是“国宝守护人”

2019年10月10日21:02

来源:大河网

据中国之声报道,国庆期间,位于江苏镇江丹阳市的国家文物南朝石刻被多名外地大学生非法拓印,所幸这一行为被制止,但是多段拓印文物的视频在网络上传播,还是引发了公众的热议。涉事的某大学带队老师已经来到丹阳,解释称是课堂结合野外进行“游学”,将南朝石刻拓片用于学习研究,由于法律意识淡薄,没有意识到这是违法行为,对此深刻致歉。

南朝齐梁时期帝王陵墓石刻群历经1500余年,由于是石灰岩雕刻而成,经过上千年风化的石刻表面质地疏松,很容易损坏。虽然鉴定结果显示拓印未对文物本体结构造成损伤,但是在清理墨痕、墨滴时,必定会对其造成二次损伤。这样的结果,令人痛惜。

南朝石刻属于野外文物,尽管当地文保部门给予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却因为文物没有隔离保护措施、文保员无法时刻在场看护等原因,造成监管和保护措施的不完善,而那些同样属于野外、位置相对偏僻的文物也都存在着相同的问题,如何堵上“漏洞”,亟待解决。

我国《文物复制拓印管理办法》第八条规定:复制、拓印文物,应当依法履行审批手续。依据相关法律,未经许可私拓违法,可以处2万元以下罚款,如果对文物造成损坏,可以追究刑事责任。

目前,丹阳文保部门对涉事高校师生启动行政处罚,让违法者付出相应的代价,在一定程度上有着惩戒和教育的作用,但是在此事中,作为研究南朝石刻专业的老师,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违法的,这也表明,普及文物保护法和加强保护文物的宣传教育工作迫在眉睫。保护文物,还应制定更为精细的方案。

同时,与其被动地事后保护,不如从提前预防、普及宣传上下功夫。文物是历史的见证,近年来,一档名为《国家宝藏》的综艺火了,节目里,每个国宝都会有一个明星嘉宾作为它的“守护人”,为观众讲述文物的前世今生,线上让更多文物走进观众的视野,线下也带动了国内各地的文化旅游。相关部门和各地文保局可以借鉴《国家宝藏》的形式,普及文物保护知识,在文物周边开设“国宝守护人”专区,增加答题等趣味互动,让每个人都做文物的“守护人”,真正的让每个人参与到文物保护中来,让他们明白,保护文物,需要从你我做起。(予声)


编辑:臧小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