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听一位基层干部说,不久前一支工作队到村里调研,既没有事前通知,也没有拍照留痕,直接深入现场“开方”“抓药”,这样的调查研究值得点赞。
以往,一些地方、一些单位对调查研究重视不够,时常停留在“转转、看看、坐坐、聊聊”,患上了调研“虚浮症”。比如,事前发文件、下通知、打电话通气的“预约式”调研;“客随主便”跟着剧本走的“盆景式”调研;只谈成绩、不说缺点,上下级皆大欢喜的“歌德式”调研;根据调研报告“量身定做”问卷,再到基层找例证的“逆向式”调研……凡此种种,让调研沦为“打打卡”“走走秀”。
要真正让调研成为了解实情、引导决策、解决问题的“窗口”,就要备好三把“镜子”,深入基层一线抓“活鱼”——用“望远镜”选课题,在调研之前有针对性地收集资料、拟定提纲,备好“功课”,做到心里明、家底清,才不会乱射飞镖、“依葫芦画瓢”;用“放大镜”找问题,扑下身子、撸起袖子,到困难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一线,倾听群众的呼声,体察他们的疾苦,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调研,全面掌握第一手资料,找到问题症结;用“显微镜”开处方,撰写调研报告时要用好“显微镜”,对获取的原始资料认真分析,合理研判,将调研成果转化为决策思路、工作措施。 (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