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运用“六大思维”指导斗争实践

2019年10月24日12:04

来源:人民网

  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党领导的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正在如火如荼进行。我们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一系列重大风险考验,如果缺乏科学思维的有力支撑,就难以取得斗争的胜利。在斗争实践中,我们脑子要特别清醒、眼睛要特别明亮、立场要特别坚定,绝不能有任何含糊和动摇,要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矛盾中把握斗争规律,惯用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提高斗争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积累斗争经验,增强斗争本领。

  一、坚持运用战略思维把准斗争方向

  战略思维就是紧跟时代前进步伐,站在战略全局的高度观察、处理问题,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的内在规律,做到既抓住重点又统筹兼顾,既立足当前又放眼长远,既熟悉国情又把握世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大局看问题”“勇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加强战略思维,增强战略定力”。在斗争实践中,领导干部要从政治上把方向,从全局上看问题,从长远上明得失,从根本上抓大事,做到全局了然于胸,在重大原则问题上旗帜鲜明、态度明确,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中平心静气、静观其变,在制定政策时充分论证评估,把握大局,把准方向,谋定而后动、谨慎从事。随着我国各领域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改革涉及面越来越广、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必须以问题为导向,加强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不仅要看到现象和细节,更要正确把握本质和全局,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牵住“牛鼻子”,把准方向,确保改革沿着正确的道路行驶,避免在林林总总、复杂多变的问题中舍本逐末、迷失方向,犯颠覆性错误,不断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措施的协调性。

  二、坚持运用历史思维掌握斗争规律

  以史为鉴,善于运用历史眼光总结发展规律,把握前进趋势,指导现实斗争实践,正确处理当前任务是历史思维的核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需要系统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更加需要深刻把握人类发展历史规律,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在学习历史知识时,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充分尊重历史,敬畏历史,了解中国和世界曾经发生过的事情,历史地分析问题,评价人物,要同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对所读之书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做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从“走过的路”中找到做事为人的“最好的营养剂”,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得出科学认识,知古鉴今,古为今用;在想问题作决策时,善用历史眼光,从以往的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智慧,从历史规律中把握发展趋势,自觉按照历史发展的辩证法解决自己工作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懂得抓住机遇、顺势而为,因势利导、化危为机,更好地推动事业发展。

  三、坚持运用辩证思维抓住斗争重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事业越是向纵深发展,就越要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处处体现着唯物辩证的思想方法。在分析国际国内形势时,强调要坚持“两点论”,一分为二看问题,既要看到国际国内形势中有利的一面,也要看到不利的一面;在阐述全面深化改革时,强调胆子要大、步子要稳,“战略上要勇于进取,战术上则要稳扎稳打”;在阐述社会治理时,指出“管得太死,一潭死水不行;管得太松,波涛汹涌也不行”。这要求新时代的领导干部在改革实践中,要理解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的,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要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进行,加强顶层设计要在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的基础上来谋划;要善于运用辩证思维,抓住目前最紧迫的问题和关键环节,解决最主要的矛盾,找准重要部位,分清轻重缓急,在矛盾的对立统一中寻求发展之道,使之成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要认真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客观地而不是主观地、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孤立地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过程中把握事物发展规律,克服极端化、片面化。不断提高辩证思维能力,洞察事物发展的规律,透过表象找规律,既看到其中的机遇,前途是光明的,又看到面临的困难,道路是曲折的;还要处理好局部和全局的关系、当前和长远的关系、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克服极端化,避免片面性。在斗争实践中,只有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才能善于抓住关键、找准重点,命中靶心,提高斗争成效。

  四、坚持运用创新思维提高斗争艺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从不等待不思进取、坐享其成者,而是将更多机遇留给善于和勇于创新的人们”“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正所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创新就是破除迷信、超越过时的陈规,善于因时制宜、知难而进。创新是引领时代发展的第一动力,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就是要敢为人先,打破惯性思维,摒弃不合时宜的旧观念,逢山开路、遇河架桥,以思想认识的新飞跃打开工作的新局面。有的同志面对新情况新问题,由于不懂规律、不懂门道、缺乏知识、缺乏本领,还是习惯用老思路老套路来应对,蛮干盲干,结果是虽然做了工作,有时做得也很辛苦,但不是不对路子,就是事与愿违,甚至南辕北辙。面对困难和挑战,如果不坚持运用创新思维,提高斗争艺术,增强斗争本领,我们就难以胜任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繁重任务。新时代的干部要拥有敢于探索实践、敢于破除迷信的斗争勇气。同时,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鼓励同事多出创新的“金点子”,积极吸收,大胆采纳,健全纠错容错机制,营造鼓励勇于斗争、宽容失败的氛围。

  五、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增强斗争依据

  我们党的事业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决定了我们必须追求公平正义,保护人民权益。“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老百姓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一碗水端平”,如果不端平、端不平,老百姓就会有意见,有怨气,久而久之社会和谐稳定就难以实现。全面依法治国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在斗争实践中,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了解法律、掌握法律,遵纪守法、捍卫法治,厉行法治、依法办事;正确行使权力,做到依法有据,特别要注意严格执行法定程序,忠实履行职责,坚决杜绝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坚决防止党纪国法成为“橡皮泥”“稻草人”,坚决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让人民群众从我们的工作中真正地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有效制约权力行使的主观随意性,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斗争能力。

  六、坚持运用底线思维严守斗争原则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底线思维,对一些重要领域要坚守底线进行了深刻阐述,“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样才能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新时代的领导干部在斗争实践中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提高政治站位,明明白白地知道哪些事情是最不可逾越的警戒线、高压线、红线。面对风险和挑战,守住斗争底线,坚持斗争原则,才能灵活应对,充分实现原则性和灵活性的高度统一。即使看到前途一片光明时,也不忽略脚底下道路的崎岖不平,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前瞻意识,把工作预案考虑得更充分、更周详,做到心中有数、处变不惊,“纷繁世事多元应,击鼓催征稳驭舟”,并能客观地设定最低目标,立足最低点,努力实现最大期望值,争取到最好的斗争结果。

  思维决定斗争行为,行为决定斗争结果。新时代的领导干部在斗争实践中,面对严峻复杂的问题和挑战,只有坚持综合运用好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才能从纷繁复杂的矛盾中把握规律,提出科学合理的方案指导斗争实践,打好组合拳,在新时代长征路上不断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班学员,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战略发展部、公司改革工作办公室副主任)


编辑:杨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