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提升基层治理

2019年11月06日07:32

来源:河南日报

  多元化解机制的引入,意味着‘开锁’的‘钥匙’多了,可以保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解决。

  □本报评论员吕志雄

  一年时间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800多件,其中约92%的矛盾纠纷在乡镇(街道)以下得到化解,鹤壁市以“一评四会”为主要机制的矛盾纠纷化解体系,及时有效地将矛盾纠纷化解于萌芽状态,提升基层治理,让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处于全省前列。(见11月5日本报报道)

  群众的事,没有小事。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放到单个群众身上,就会影响正常的工作生活。更何况由于蝴蝶效应,小事可能酿成大事。长治久安,就要关心关注群众的每一件小事,将其当作“大事”办实办好,而最持久有效的途径就是,将解决矛盾纠纷的经验转化为提升社会治理的制度。这些年,全省各地都在不断探索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的方法,探索有效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的机制。鹤壁市的做法,提供了丰富经验和有益的探索。

  首先,鹤壁市不是碎片化的探索,而是将预防化解矛盾纠纷与社会综合治理结合起来,形成了完整的体系,从建立主要由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村(社区)说事评理会、乡镇(街道)综治联席会、县区评议会商会、市级分析研判会组成的“一评四会”矛盾预防化解机制,到探索引入第三方调解机制,建立医调委、交调委、劳调委等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保证各类调解工作在法治轨道上运转,其体系越来越健全,覆盖面越来越大,形成了牵一发而动全身、高效运作的多调联动、分级负责、上下协同的机制,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水平。

  其次,鹤壁市将基层组织建设与基层治理结合起来,有效实现了党委政府、社会各界、广大群众齐抓共管社会治理的良性互动,形成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一个老人对项目征地价格不理解,村干部召集说事评理会,既有专家讲解,又有同是邻里的老党员、老教师现身说法,心结就被解开了。这其实是利用当地公序良俗,利用基层自治的形式化解矛盾纠纷,不仅可以解决矛盾,也能有效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最后,党委政府的领导让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形成组织化、制度化,使预防化解体系更有力量。村民自治真正让群众当家做主,实现自我管理,提升了矛盾化解的效率。多元化解机制的引入,意味着“开锁”的“钥匙”多了,可以保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解决。

  提升基层治理任重道远,关键的制度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制度建设既需要顶层设计,也需要丰富的创新实践,从办好办实群众每一件“小事”入手,着眼于写好社会治理这篇大文章,将基层党建、基层自治、德治、法治结合起来,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群众就会绽放更多甜美的笑脸。

编辑:郭同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