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是对古籍最好的保护

2019年11月14日07:46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关东客

  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与吉林省图书馆、山东省图书馆、宁波天一阁博物馆、广东省社科院图书馆、内江师范学院图书馆、河南省唐河县图书馆等20家单位,11月12日联合在线发布古籍数字资源7200余部(件)。这意味着,全国在线发布的免费古籍资源已经超过7.2万部(件)。(见11月13日《光明日报》)

  古籍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是知识的宝库。古籍文献中蕴藏着古人的智慧和经验,可供挖掘的内容十分丰富,我们如今很多问题都可以从典籍中寻根溯源,回到古籍寻找答案。然而除了那些大学教授、古籍研究者,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很少有机会直接接触到这些古籍。7.2万部(件)古籍资源可以免费阅览,如此数量庞大的古籍数字资源,走出善本书库,向公众免费开放,令人拍手叫好。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强调古籍保护。那些孤本、善本被各大图书馆当作宝贝一样束之高阁,养在深闺。对于古籍的借阅,国内的图书馆都有着近乎严苛的规定,比如需要戴手套,不能拍照,不能复印等等。过于强调古籍保护的同时,实际上造成了古籍利用的相对弱化,古籍的文化价值无法得到充分体现。

  科技的进步、数字化时代的来临,使得古籍有了走出库房、走向读者的机会,而免费古籍数字资源更给了古籍第二次生命。互联网时代,古籍数字资源库实际上已经超越了空间、超越了国界,让中国的古籍随时随地可以被阅览,被查阅,被下载。这不但方便了读者,让其有了与古籍亲密接触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可以体现古籍的文化价值,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

  古籍需要保护,但利用是对古籍最好的保护。古籍不能只是“束之高阁”与世隔绝,从故宫让更多馆藏走出库房,到古籍数字资源的免费阅览,这种变化的背后是技术之变,如今的文物保护技术、数字化技术让传统的保护手段有了很大的提升;与此同时,这种变化更是观念之变,图书馆、博物馆回归公益属性,让更多的免费资源惠及于民,这既符合公众期待,也是文化传承的职责所在。

  7.2万部(件)古籍资源可以免费阅览,给公众打开了一扇学习的窗口。亲近古籍,学习古籍,从古籍中汲取知识,涵养文化,希望更多的人行动起来。

编辑:史海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