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远望
台庄街、沈庄前街、沈庄后街、燕东路、燕庄一街!近日,郑州市金水区“一条道路五个名”引发舆论关注。媒体联系郑州市地名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称,已与城市管理局对接,当晚(11月18日)会把错误的路牌撤掉,过两天再把正确的路牌装上。
闻过则改,固然值得肯定,但绝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路牌改路牌,一改而了之。据了解,不只是郑州,“一路多名”“多路一名”“有路无名”,在全省其他一些城市也不同程度存在,而交通信号灯失灵、道路规划不合理、窨井盖缺失、城市“牛皮癣”、以罚代管等现象更是屡屡为人们所诟病。“一条道路五个名”,管理之粗心、工作之随意,让城市治理粗放型弊端再一次暴露在公众面前,以此为鉴、改进作风,推动整个城市治理从粗放型向精细化蜕变,远比换几个路牌更重要。
精细化,首先是一种工作态度。“一条道路五个名”,问题复杂不复杂?不复杂。整改容易不容易?很容易。但若不是媒体曝光,问题恐怕还将继续存在。这说明态度有问题。在很多城市道路清扫干不干净全凭眼看的时候,一些地方已经做到了环卫保洁“以克论净”,这种态度上的差距引人深思。其次是一种工作能力,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绣花不仅要细心耐心,更要有好的眼力、腕力和通篇布局的脑力。机动车马路停放如何弹性限时,老旧小区如何共建共享,城市“毛细血管”如何丰富完善,如何运用智能化提高管理效能……这些都倒逼城市管理者不断端正工作态度、不断提升工作能力。
城市管理,本身就是生产力,良好的城市环境也是城市的亮丽名片。一座城市的品质,三分靠建设,七分靠管理。让老百姓生活得更舒适、更健康、更方便,体现在城市每一个路牌、每一棵树、每一条下水道、每一处红绿灯的细节管理中。“一条道路五个名”,这道城市治理的“改错题”,不断督促我们,从细节入手,精益求精、细致入微,用每一个节点的细微变化,精雕细凿出城市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