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公厕智能化还需多些理智

2019年11月21日11:11

来源:大河网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智能化逐渐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众多领域,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甚至开始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说到智能化,我们就不能不说智能手机。外观形状的变化就不用说了,功能的变化足以见证手机的智能化过程。从简单的接打电话和短信服务到拍照录像,从互联网文图视频等交流到新闻等信息传递,从网络购物到网络游戏……智能化给人们带来了“无微不至”的便捷服务和舒适体验,其“双刃剑”作用也愈发明显。频繁的更新换代和一路下滑的价格,让智能手机轻松地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然而,智能手机功能的增加和普及并不代表物尽其用。除了通常的通信和交流外,每个人对智能手机的利用都有不同,读书看新闻也好、看电影电视剧也罢,不管是手机购物还是沉迷手游,等等等等,每个人都不可能用到手机的所有功能,很多人甚至到手机都用坏了,还弄不清楚自己的手机到底有多少具体功能。当然,智能手机的价格在很大程度上由其功能决定,即使价格再低,放着那么多功能不去利用,从根本上来说也是一种资源浪费。

智能化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容不得我们过多否定,但至少应该引发我们理智看待,在推进的过程中多些清醒。

郑东新区从长远考虑,“以人民为中心”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在“公厕革命”中率先尝试智能化,其先进的人性化设施和便捷服务,确实让人眼界大开。一分价钱一分货,其资金投入肯定也不是小数。但公厕再先进也是个厕所,其解决路人一时之急的职能不会因此而改变。对大多数人来说,这些先进的设施和相对完善的功能到底有多少能用得上,与普通公厕相比有哪些实际优势,这是衡量这些公共投入是否值得的重要因素,需要时间和实践来检验。毕竟,对于这样的新事物,人们的认识是需要过程的,适应同样也需要一定的时间。相关部门是不是要综合智能公厕的“具体表现”和居民的现实体验,总结经验和教训,为下一步的工作做好铺垫,确保落实2020年上半年辖区内全面建设这个计划时,跳出“一刀切”的怪圈儿,让居民外出“方便”时更方便。

智能化大势不可挡,民生工程智能化更要有担当。公共设施姓“公”,不可能解决所有人的所有问题,应该尽可能去考虑和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和感受。“智能公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体现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和经济水平,但在建设过程中,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多些理性和清醒,俯下身子走进群众,多听听他们的心声,才能让民生工程不折不扣地服务民生。(老车新辙)


编辑:魏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