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通农村改厕中的“梗阻”

2019年12月03日07:49

来源:河南日报

  □冯军福

  据新华社报道,近日国务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检查组在一些地方现场检查发现,一些村镇已经完成改造的厕所不好用、不能用,成了“摆设”。厕所革命中出现的“为改而改”“一改了之”等问题,亟待解决。

  小厕所,大民生。农村改厕事关亿万农民卫生健康,事关农民生活品质的提升,事关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是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工程。然而,在推进过程中,有些地区却出现跑偏走样的现象。比如,有的工程质量有问题,改造后的户厕高低不平,地基不牢,人站到便池上摇摇晃晃;有的配套设施没跟上,自来水还没有接通,每次上厕所,只能用水瓢舀水冲;有的设计不合理,没有考虑到北方农村冬季防冻,海拔地势高的地方上水难等细节问题。农村改厕“建而不用”的现象并非孤例,对于城镇居民来说,建造一个干净卫生的厕所或许轻而易举,但到了农村地区却变成了费钱费力的难题。问题到底卡在哪儿?

  作为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和落地者,基层干部明显摆脱不了责任。在农村改厕这道复杂棘手的难题面前,部分基层干部抱着为改而改、应付了事的心态,对工程建设把关不严,对问题视若无睹,只管大干快上,不顾自身实际,改厕非但没有给村民带来便利,反而招来不少麻烦。

  但换个角度想,板子全打在基层干部身上,既让人心里很憋屈又不服气。厕所革命是个系统工程,不是换个马桶就完事。广大农村地区自然环境、区位条件、发展水平千差万别,既有分散居住的山区形态,也有集居群居的平原特征,既有四季如春的南方村庄,也有冬季漫长的北方村落。不同地区,农村改厕的建设标准、技术水平、设备质量的要求不尽相同。况且,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一向历史欠账较多,不少地方改厕成本高,资金缺口大,自来水没有接通,污水粪污处理设施还没到位。如果这些配套设施跟不上,农村改厕也就无法真正落地。

  农村改厕任务繁重且紧迫,但切不可搞“一刀切”“运动式”的强制推进。把这项艰巨的任务完成好,慢不得也急不得,需要有耐心、有真心,更要有匠心。在下大力气建的同时,要善于使用巧功夫管,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完善后期维修、管护、粪污利用等配套设施,疏通改厕过程中的“梗阻”,才能解决村民的如厕之急。

编辑:郭同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