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视是对群众利益最大的伤害

2019年12月06日08:04

来源:河南日报

  □靳国良

  读了11月19日《河南日报》“基层之声”版《我交的社保费到底去哪儿了》一文后,对固始县供销社某些财务人员的所作所为感到愤慨。固始县供销社的下岗职工应该不仅仅潘保明一人,他们的社保费到底去哪儿了?希望有关部门彻查。

  发生这些事情的背后,是对群众利益的漠视。

  我们常说,群众利益无小事。在办理群众关切的教育医疗、环境保护、食药安全、问题楼盘、信访案件等问题时,处理得好不好,群众满意不满意,更能体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责任担当和为民情怀。遇到群众有困难,尽力不尽力是态度问题,办成办不成是能力问题。但是,我们坚信,只要心里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就没有办不好的事。

  一些部门少数工作人员之所以漠视群众利益、不关心群众疾苦,关键是忘掉了初心,忘掉了使命,忘掉了自己是老百姓的“服务员”,忘掉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心里装的只有自己,在其位不谋其政,甚至是谋一己之私利。在群众利益受到侵害时,不是用心去维护、想方设法去解决;在解决群众最为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时,往往看心情、看私利、看眼色、看领导批示和重视程度,左顾右盼、患得患失。最终失去最佳解决时机,使一般的问题逐渐演变成突出问题。让问题越积越多、矛盾越积越深,最终必然伤了群众的心,使群众逐渐失去对党和政府的信任。这种现象,危害极大,不能听之任之,对那些漠视群众利益、伤害群众利益的人,不妨让其补补课、停停职,到群众中体验一番或当一回普通老百姓,或许再为群众办事时,就能长记性、真办事。

  漠视群众利益,表面上看是态度问题,实际上是党性问题,是作风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要从根上做起。结合正在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要压实责任、细化措施,让那些懒政怠政无处可遁,让那些侵害群众利益的害群之马付出代价。我们的党员干部、工作人员要心中有责、心中有戒,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心里,以满腔的热情、百倍的干劲,自觉去维护群众利益,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如此,方能赢得群众的赞誉。

编辑:郭同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