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办学有助于缓解老年大学“入学难”

2019年12月09日07:25

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大河报评论员赵志疆

  据《半月谈》报道,近年来,老年大学火爆,入学之难丝毫不亚于“入托难”。金陵老年大学副校长王玉珍告诉记者,每年招生时节,学校周边的小宾馆全部住满。学校需要提前把教室门、空调全部打开,方便没有订到宾馆的老人在教室等待。很多老年人半夜就开始排队,今年学校尝试网络报名,不到一分钟时间所有课程全部抢光。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养老观念也在发生转变,不少老年人不再单纯满足于“老有所养”,而是追求“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文化养老日益盛行,老年大学因此“一座难求”。虽然很多老年大学都想方设法增加课程、扩大招生,但仍难满足老年人热情高涨的“求学”需求。传统的现场报名方式之外,多数老年大学都尝试开展网络报名、网络授课等新模式,即便如此,老年大学“入学难”依然普遍存在,四川老年大学不得不为此推出了抽签决定的方式。

  比起适龄儿童“入学难”,老年人想要进入老年大学继续学习无疑更难,因为“僧多粥少”的矛盾更为突出。资料显示,国内面向老年人的教育机构已经超过7万所,有800万老年人正在进行学习。与此相对应的是,国内6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2.4亿人,约占全国人口数量的17%。两相对比可以得知,在相关教育机构学习的老年人,仅占老年人口数量的3%,老年大学“入学难”由此可见一斑。

  尽管以“大学”为名,老年大学与普通大学还是有较大差别的,其中不仅体现在课程设置上,更体现在学历文凭上。实际上,老年大学之所以受到追捧,并不是老年人想要获取更高学历,而是老年人想要通过学习提高技能、扩大交往,以此来丰富自己的晚年生活。对老年人来说,兼具学习与社交功能的老年大学,无疑是满足精神赡养需求的绝佳选择。因此,老年大学“入学难”的另一面是一些老年大学的学生迟迟不肯“毕业”。

  老年大学普遍收费不高,鲜明的公益性是老年大学备受欢迎的主要原因。从扩大老年人“入学率”的角度打量,老年大学应该设置一定的毕业年限,但从实际操作层面却很难付诸实践,一方面是因为能够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的场所还太少,另一方面是因为相当一部分老年大学都是企事业单位自主开设。“入学难”与“不愿毕业”并存,对于普通老年人来说,想要入读老年大学实属不易,想要挑选心仪的课程更是难上加难。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国家发展老年教育,把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鼓励社会办好各类老年学校”。《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提出,要推动老年大学面向社会办学,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老年教育,促进老年教育与相关产业联动。面对老年大学“一座难求”的现状,“社会化”不失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面向社会办学,意味着企事业单位老年大学敞开校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意味着民办老年大学可以获得更多政策支持和资金补贴。

  在发展老年教育的基础上,有必要不断丰富文化养老的形式和载体,如果老年人能有更多“老有所乐”的去处,自然能大大缓解老年大学的压力——老年大学应成为培训文化技能的基地,而不应成为享受文化生活的“避难所”。“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老年教育”,步子不妨再大一点。

编辑:张馨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