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黄河文化注入新时代内涵

2019年12月25日07:58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放眼黄河流域九省区,以黄河为主题陈列内容的各类博物馆更是灿若星辰,承载着不变的民族精神。

  □河南日报评论员刘婵

  以系统思维推进黄河流域协同治理,首先在文化领域发力了。据24日本报报道,“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在郑州正式成立。沿黄九省区45家博物馆将共同携手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全方位、多视角诠释黄河文化的物质内涵、精神实质和时代价值,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

  滔滔黄河,润泽了中原大地,哺育了沿岸儿女。今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河南郑州的黄河博物馆,走进展厅参观展览,了解黄河流域文明发展、水患治理、生态保护等历史变迁,并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深刻指出,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作为黄河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和发展核心区,河南相关部门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各项任务上来。据报道,此次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成立,就是由河南博物院首先提出倡议,并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承担大量工作,因而被一致推选为联盟首届召集单位、首届秘书长。这充分体现了河南扛起黄河发展责任、贡献文化高地力量的使命担当,走在前、作表率,力争以更大的作为服务国家大局,在新时代黄河大合唱中谱写出彩河南篇章。

  讲好“黄河故事”从何处破题?选择“博物馆”这一载体,显然经过深思熟虑。从我省来看,各类博物馆数量已达339家,数量位居全国第三,综合业务能力、公共文化服务水平都有了显著提升,特别是年均6000万人的参观人流量,展现了文化传承与发扬良好的群众基础。放眼黄河流域九省区,以黄河为主题陈列内容的各类博物馆更是灿若星辰,承载着不变的民族精神。在一个个博物馆里,通过石器、彩陶、碑刻等文物,人们得以穿越时空阻隔与历史对话,一边回溯悠久的黄河文明,一边也是在回望民族发展的历程。

  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不断增强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才能齐心协力开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过去,博物馆间交流展览主要靠馆长个人关系联系,很难实现大范围互动。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的成立,无疑从体制机制层面提供了坚实保障,有利于搭建更宽广的交流平台。比如说,可以将展览资源统一放到网上,搭设一个自主交换展览信息的公共平台。再者,扩大文物对外展览的数量和规模,让大名鼎鼎的“郑工合龙处碑”“清壬寅下南造穿孔河工砖”走向省外,拥抱更多受众,进行知识文化传播,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更重要的是,探索在黄河沿岸地区开展文化遗产领域的主题展览、信息共享、联合研究、文创产业、IP深度开发、专业人员交流和人才培养,促使博物馆的传播和服务融入现代生活,深入到社会运转的各个层面。

  步入郑州黄河博物馆,随处可见各个学校前来参观的中小学生。当越来越多的孩子走进这里,源远流长的文化可以激活他们的感官,坚毅不屈的精神可以鼓舞他们的意志,足以将兴趣凝结为成长的钥匙。在这个意义上,无论是静默千年的文物,还是匠心独运的其他展品,都在助力我们走向更为美好的未来,不断为黄河文化注入新时代内涵。

编辑:史海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