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长江无渔”换来“长江有鱼”

2020年01月07日07:57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翟广田

  国际学术期刊《整体环境科学》发布的中国水产领域权威专家的论文称,早在2005—2010年时长江白鲟可能就已灭绝。而就在2019年9月17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专家在浙江杭州的学术会议报告中也称,经专家组评估,中国特有物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长江白鲟灭绝。(见1月3日《新京报》)

  上述论文作者、长江研究所首席专家危起伟称,白鲟最后一次追踪在2003年,因快艇故障失去信号,之后追寻未果。尽管现在断言“长江白鲟”灭绝尚有争议。但“长江无鱼”,大型鱼类生存依赖的生物链异常脆弱却是不争的事实。

  何为“长江无鱼”?按理说长江作为世界上水生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河流之一,拥有无数灵动的生命。据统计,长江哺育了424种鱼类,特有鱼类多达183种。如此丰厚的大自然的馈赠,怎么会落到一个“无鱼”的地步?

  究其原因,一方面长江水污染严重,除了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的常年注入,化肥、农药、畜禽养殖业等农业污染也同样侵蚀着长江。再加上航运量激增带来大量船舶污染,和时有发生的化学污染,让长江的水环境愈来愈差,对长江内鱼类的生存和繁殖造成严重影响。另一方面,部分渔民有竭泽而渔、杀鸡取卵的捕捞行为。过度捕捞造成长江生物链变得更加脆弱,导致鱼量大大减少,有的物种甚至走向了灭绝。

  保护长江迫在眉睫。农业农村部宣布:“从今年1月1日0时起,长江流域的重点水域将分类分阶段实行渔业禁捕。”长江禁渔十年政策已经落地。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了长江保护法草案,草案中提出对违法捕捞者罚款,情节严重者要追究刑责。在法律层面上,再为保护长江加上一层防护网。

  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从古至今,唯有取之有度,方能用之不竭。只有把自然生态同人类文明联系起来,按照大自然的规律,树立保护自然的恒心,建立常态化资源保护机制,用心爱护美丽家园,才能让可持续发展变为可能。希望通过这禁渔的十年,换来“长江有鱼”。

编辑:张馨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