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民生实事办成“暖心工程”

2020年01月08日07:46

来源:大河网

  □河南日报评论员丁新科

  1月7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2019年重点民生实事落实情况”第八场新闻发布会。截至去年12月25日,全省实际建设1108所幼儿园,其中1000所纳入民生实事项目库的幼儿园全部主体完工,包括公办园838所,民办园162所,共实现新增学位14.29万个,今年即可投入使用。

  “新建、改扩建城乡幼儿园1000所,新增学位共10万个”,是2019年河南省重点民生实事之一,也是人民群众热切期盼解决的民生事项。近年来,入园难成为部分城市居民面临的突出难题。为了让孩子报上心仪的幼儿园,家长们甚至提前买房、租房,焦虑的情绪无以言表。究其原因,优质学位供应不足是根本。“新建、改扩建1000所城乡幼儿园”的全面落实,使办园规模快速扩大,从根本上解决学位供给不足问题,也使学前教育普惠程度不断提高、城乡差距逐步缩小。据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介绍,1000所民生项目幼儿园全部投入使用后,全省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将达90%左右,将有效缓解适龄幼儿“入公办园难、入优质民办园贵”的难题。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同样是在教育领域,去年,郑州市开始在部分区域推行中小学配餐制。这项看起来非常细微的举措,却精准切中了群众的诉求,让家长们长期头疼的孩子接送、吃饭问题迎刃而解。为配合此项改革,金水区还实行“中央厨房”+校外配餐制,邀请家长陪餐监督饭菜质量。从数字看,改革往往是枯燥的,但群众的获得感却是实实在在的。据媒体报道,金水区一位家长司先生说,以前光接送孩子一天下来就要耗费不少精力,现在天气冷了孩子来回跑也遭罪,配餐不仅给家长带去了省心,更增添了安心。让孩子们吃上一碗可口的热乎饭,不在冬天里遭罪,较好地实现了改革的初衷。由此可见,再细微的改革,只要涉及民生,就应该倍加重视,周全谋划,把好事办好。

  对照目标与实际完成情况,我们可以发现,许多重点民生实事都是超额完成。比如,“确保全省新增城镇就业110万人”,实际新增城镇就业125.82万人;选择1000个条件较好的行政村,打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标杆,实际成功创建人居环境示范村1287个;计划全年救助不少于1.8万名残疾儿童,实际2万余名残疾儿童接受康复服务……最关键的是,在民生实事实施过程中,一些重要的工作机制得以建立起来。比如,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我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收运处置体系初步建立,农村面貌得以明显改观,“垃圾围村”得以缓解。

  改善民生,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中原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必定会更加充盈、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编辑:史海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