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评论员冯军福
今年省两会期间,黄河文化传承成为讨论热词。围绕如何保护、传承、弘扬好黄河文化,业内专家、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其中,立足河南资源禀赋、突出河南优势特长,推动黄河文化在新时代不断发扬光大,成为各界共识。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汉书·沟洫志》记载:“中国川源以百数,莫著于四渎,而黄河为宗。”进入新时代,古老的黄河迎来了新的重大历史机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面对新机遇,沿黄各地纷纷借助各自优势,聚焦黄河文化传承对接战略、抢抓机遇。陕西全面启动沿黄旅游带等四大旅游高地建设,推出了63个研学旅游基地、31个文化旅游名镇、9个运动休闲小镇等融合示范产品;山西将文化旅游产业列为战略性支柱产业,谋划开发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构建起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山东将位于黄河入海口处的黄河口生态旅游区,打造成了独一无二的世界级旅游基地……各地都在展其所长、持续发力,拥有厚重璀璨黄河文化的河南,如何找准自身定位、借助自身优势,在黄河大合唱中脱颖而出?
我们的优势在于独特的黄河文化资源。作为华夏文明发源地的河南,富集着黄河文明的历史遗存、文化景观,蕴含着黄河文明的内容精髓、思想精华,在革故鼎新中推动着黄河文明的进步与发展。千百年来,中原文化始终在引领和推动着黄河文明不断向前进。偃师二里头遗址被誉为“最早的中国”;殷墟的发现,把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向前推进了1000多年;现今100个大姓中,有70多个姓发源于或有一支发源于河南,“老家河南”已叫响全球。黄河文化中的河南元素熠熠生辉,就像历史考古学界共识的那样,正是由于中原文化这个花心的不断绽放,才让黄河文明这个重瓣之花越开越美。
我们的优势还在于优美的黄河生态环境。黄河河南段身处“豆腐腰”。近年来,我省生态文明建设驶入了快车道,沿黄生态环境大为改善。辉县五龙山过去靠山吃山,破坏了山体,毁掉了绿色,乡亲们换脑筋、找路子,累计投资近3亿元,将3700多亩废弃矿区建设成了户外主题乐园;三门峡通过对黄河湿地进行修复治理,每到冬季引来上万只白天鹅过冬,赢得了“天鹅之城”的美誉。这些黄河沿岸的“绿色奇迹”,都为我们讲好新时代的“黄河故事”,积攒了生态优势。
黄河之水奔腾不息,黄河文化的血脉也要永久延续。对于河南来说,保护、传承、弘扬好黄河文化,就要找准自身定位,把文化和生态融合起来,把保护和利用结合起来,把事业和产业统筹起来,着力在重点环节、关键领域上实现突破。我省将构建“一核两极多点”沿黄国家大遗址公园走廊,推出《黄河故事》系列新型文艺作品,打造黄河新IP,这些新的举措,无不是借助自身优势讲好“黄河故事”的鲜明例证。黄河故事多如繁星,极为丰富,在保护中传承,在创新中转化,在推广中光大,黄河文化才能“活”起来、“热”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