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大河网评:全面禁食野生动物关乎人类文明的安全与体面

2020年02月25日09:56

来源:大河网

  疫情发生以来,对滥食野生动物的突出问题及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的重大隐患,社会各界广泛关注。2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举行闭幕会。会议表决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研究室主任臧铁伟表示,下一步,要抓紧全面梳理现行有关法律规定,统筹开展相关立法修法工作。

  权威医学研究机构已经证明,2003年的“非典”和新近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极有可能是野生动物传染给人类,并造成人际传播引起的。有资料显示,野生动物非法贸易是仅次于军火和走私的全球第三大黑色产业。如果能管住那些贪婪的舌头,不仅能减少许多血腥的杀戮,而且能避免很多不可预知的风险。

  长期以来,虽然食客在这项黑色产业中居于主导地位,但却很少看到有人因此承担法律责任。揆诸报端,严厉打击捕杀、销售、烹制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报道不时可见,然而,高压严打之下依然不乏铤而走险者。结果往往是,刚抓获一名捕杀者,又出现了另一个捕杀者;此店刚被查封,彼店又悄然开张。究其原因,食客缺席法律问责,使这条黑色产业链在利益的诱惑下不断推陈出新。“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不应只是一句广告语,更应成为一条不容触碰的法律高压线。

  国内并不缺少保护野生动物的法律,不过,在以往的法律实践中,无论刑法还是《野生动物保护法》都侧重于打击非法捕杀,而缺少针对食客的具体罚则。聚焦滥食野生动物的突出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出台专门决定,以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为导向,扩大法律调整范围,确立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的制度,可谓意义重大。由此,不仅可以为打赢疫情阻击战、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提供有力的立法保障,同时也有助于从源头上防范和控制重大公共卫生安全风险。

  除了修订法律之外,要想彻底杜绝食用野生动物之类行为,关键在于建立起健康的饮食文化。毋庸讳言,传统饮食文化中有“猎奇”的陋习,越是珍贵稀有的野生动植物,越是有人急欲纳入口中,似乎不如此就不足以彰显地位、标榜身价。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人盲目迷信野生动物的食用与药用价值,因其稀少而一厢情愿地与珍贵画上等号。这些错误乃至畸形的饮食观念,无疑是野生动物保护的头号大敌,相关科普工作的开展因此显得任重道远。

  实际上,即使不考虑饮食文明,仅从饮食健康的角度着想,食用野生动物也是一种危险的行为,因为野生动物生存环境堪忧,而且其本身未经检疫,因此往往携带多种病菌,盲目食用意味着巨大风险。艾滋病、埃博拉病、鼠疫、SARS非典肺炎、禽流感……太多疾病的传播与野生动物有密切关系。通常情况下,人们很难接触到野生动物,野生动物所携带的病原体也难以传染给人类,但是,捕杀和食用野生动物,导致了很多疾病的传播和爆发。

  《世界自然宪章》中写道:“生命的每种形式都是独特的,不管它对人类的价值如何,都应受到尊重。为了使生命的每种形式得到尊重,人类的行为必须受到道德准则的支配。”人类不断进化的过程,其实也是不断懂得尊重其他生命的过程。保护生态、尊重生命,首先就应当以一种平等的姿态对待自然界的每个生灵,而不能总是习惯于用钞票和舌头去打量它们。

  法律之上还有道德在,这是我们有别于其他动物的显著特征,我们用数千年的时间完成了文明的进化,不应该放纵自己轻易退回蛮荒时代。全面禁食野生动物不仅应成为法律规定,而且应成为道德自觉,因为这关乎人类文明的安全与体面。(赵志疆)

编辑:贺心群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