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大河网评:让绿色点亮春之希望

2020年03月12日09:43

来源:大河网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跟随春天的脚步,又是一年植树季。今年7月将正式施行的新森林法,专门增加植树节的规定,明确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考验,我国各地克服用工短缺、造林物资调运受阻等困难,积极开展春季造林绿化,创新形式灵活开展各类义务植树活动,把绿色种在春天,也把美丽中国的愿望、生态文明的理念传递到每一个人心里。

  春暖花开之际,最是植树造林的好时机。植树也是中华民族的一项优良传统,有着很深的文化底蕴。古谚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中国古代清明节时节就有插柳植树的传统,我国是传统的农耕大国,人们在春耕之余,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在自家的房前屋后、水边塘前,包括附近的山林,栽植树木,在营造适合居住环境的同时,也为后人的繁衍和生活,留下一片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的福泽之地。历史关于植树节的记载,公元前2000多年的夏朝就有“早春三月,山林不登斧斤,以成草木之长”的古训,周王朝是就有“列树以表道,立鄙食以守路”的制度设置。新中国成立后,把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作为一个传统节日坚持下来。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近30多年来,在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下,每到植树造林的时节,上至党和国家领导人,下至最普通的人民群众,都会选择最佳的时机和天气,走向户外,走向田野,走到最需要植树造林的地方,挥锹培土,浇水培根,栽下一棵棵象征着绿色和希望的树苗,在为大地添上一抹绿意的同时,也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留下一片泽及当代、荫护后人的好山好水好地方。

  与植树造林相呼应的是,绿色理念也深入人心。党的十九大报告把“美丽中国”列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五位一体”的高度来论述,实现国富民强,守住绿水青山,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逐渐深入人心。即使在疫情防控期间,各地创新义务植树形式和方式,积极推进“互联网+义务植树”,灵活开展义务植树活动,方便适龄公民履行植树义务。

  众人拾柴火焰高,众人植树树成林。据国家林草局统计,截至3月10日,全国已完成造林面积1311万亩,占全年计划任务的12.9%,比往年同期降低近2个百分点。虽然疫情对今年春季造林绿化的影响有限,但按照规划,到2020年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3.04%,全国每年要完成造林任务1亿亩以上。今年全国计划完成造林1.01亿亩、森林抚育1.2亿亩,种草改良草原5194万亩,任务仍然繁重。

  疫情阻挡不了春天的脚步。这个春天,种下绿色,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希望也在生根发芽。疫情阻挡不了我们向往美丽中国的梦想。让绿色点亮春之声,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踏踏实实抓好绿化工程,无论是“互联网”植树,还是实地栽种,春天,已经在我们心中泛绿、冒芽!(乐兵)

编辑:贺心群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